恋上你看书>仙侠修真>傲剑浮屠>说说关于武侠的事

谈谈最近的更新问题,以及接下来的计划吧。

到现在这本书也已经是40万字了,其实作者也是感触良多的。

首先就是开这本书的初衷了,其实有很多人写武侠的目的都是为了情怀,作者一开始决定写武侠,也是如此。

其实情怀,理解是很简单的,至少对于作者来说,是从小看武侠小说,武侠电视剧,还有不多的武侠漫画,总之可以说是从小接触武侠了。

作者的父亲就是一个武侠迷,虽然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但也是非常喜欢看书的,一些武侠小说,金庸先生的,古龙先生的,梁羽生先生的作品都有很多,只是可惜到现在也没剩下什么了。

武侠是华人界特有的一种流行文化。武侠文化以各式侠客为主角,以神乎其神的武术技巧为特点,刻画宣扬侠客精神。

武侠与儒家和道家在文化上有一定的联系。武侠按时间分有古代和民国武侠,按流派分有新、旧以及古仙武侠,武侠作者有19世纪的梁羽生、金庸、古龙等,当代的以及其他时期的作家。

武侠小说在中国源远而流长。最早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就有《游侠传》、《刺客列传》;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搜神记》、《世说新语》,唐代的传奇,宋元话本和明初的《水浒传》,直到清代的公案小说,绵绵不绝。中国古代神话不发达,且大都失传;而武侠小说就代替了神话的位置,成为了成人的童话。/天人合一的思维则处处想用主观感受代替客观事物,这种思维方式,在著名人类学家列维·布留尔那里被称之为“互渗律”,即主客互相渗透,甚至万物都互相渗透。

站在个人的角度,作者最喜欢的还是古龙先生的作品,其中的道理也是有很多的,例如:

良药苦口,毒药却往往是甜的。

世界上的事就这么奇怪——最可怕,最丑陋的东西,在某一刹那间看来,往往比什么都美丽,比什么都可爱。

所以杀人的剑光总是分外明亮,刚流出的血总是分外鲜艳。

所以有人说:“美,只不过是一瞬间的感觉,只有真实才是永恒的。”

“真实”,绝不会有美。

杀人的利剑也和菜刀一样,同样是铁,问题只在你看得够不够深远,够不够透彻。

可是,也有人说:“我只要能把握住那一刹间的美就已足够,永恒的事且留待予永恒,我根本不必理会。”

以前,他最憎恶泥泞,他情愿多绕个圈子也不愿走过一小段泥泞的路。

但现在,他才发觉泥泞也有泥泞的可爱之处——它默默的忍受着你的践踏,还是以它的潮湿和柔软来保护你的脚。

世上有些人岂非也正和泥泞一样?他们一直在忍受着别人的侮辱和轻蔑,但他们却从无怨言,从不反击……

这世上若没有泥泞,种籽又怎会发芽?树木又怎会生根?

他们不怨,不恨,就因为他们很了解自己的价值和贵重。

《多情剑客无情剑》真的是作者最喜欢的一部武侠作品了,小李飞刀例无虚发,飞刀出,鬼神惊!这是何等魄力!

小时候也曾有过如此想法,好男儿当如此,仗剑江湖,不枉此生,但是长大后才知道,现在我要是仗剑上街的话可能被当成疯子抓起来→_→

所以,这个从小的梦想也就破碎了,曾经心里的那一份不甘,也成了笑话,这个社会上,如果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话,自己就要被制裁了,武侠世界终究是武侠世界,和现实还是有几分不符的(其实是差得远了)

谁,执念着武侠情节的牵绊,心思勾勒江湖情仇的委婉,十年温言,一世长安,那多情的红颜,只如初见。

或许只有我了吧,到了一定年纪了,还是做着仗剑天涯的美梦呢,其实说白了,还不是因为想出出风头,但是后来想了想,又有点太幼稚,不过话说回来,武侠毕竟是成人的童话,说真的,那种仗剑高歌的生活,估计是个热血男儿都会憧憬的吧!

多数父母都希望孩子从小沉毅端庄、果敢淡然,比如远离游戏机热爱围棋,再比如能爱读《雾都孤儿》而不是武侠小说,一个人在家的时候静静地呆着而不是削尖脑袋地想出去玩……这就会被别人称赞为好棒的孩子,将来能成大器。其实这些你家孩子老了之后都能做到,不是开悟了,只是没了小时候的活力而已。

此言也是比较讽刺的吧?与其说是培养孩子的兴趣,说到底其实倒不如说是对小孩子的一种心灵‘绑架’,其实作者从没觉得一个成年人整天想着仗剑江湖是一件多么羞耻的事情,只不过是我没有遮掩,而一些‘高尚’的人藏着罢了。

武侠小说并不单是让读者在阅读时做“白日梦”而沉缅在伟大成功的幻想之中,而希望读者们在幻想之时,想像自己是个好人,要努力做各种各样的好事,想像自己要爱国家、爱社会、帮助别人得到幸福,由于做了好事、作出积极贡献,得到所爱之人的欣赏和倾心。

一剑无血的优雅,是只存在于武侠小说中的幻想。

于千军万马中来去取敌首级的武功,更是玄幻式的夸张。

真实的战场与搏杀,残酷而血腥,生死一线。

只凭一人,勇冠三军,这是多么帅气的宣言,即使是有点中二,但是先看来,也是几位热血的,所谓惊喜,文雅解释就是山重水复之后才发现原来是柳暗花明又一村,通俗点比喻就像武侠小说中某个小强主角


状态提示:说说关于武侠的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