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1942风起南洋>第101章 通道已经打开

先锋军正面对抗日本人一个师团,在别人看来是一件很疯狂的事情。

“第4师团虽然少了一个第70联队,可兵力依旧超过1.8万人,还有泰国人四个师。”徐公达心中大惊,急忙劝道。

之前先锋军对日本人,不过只有一个大队,现在却是要对付一个师团。

“不考虑空中力量,如果我们单独对抗第四师团,有没有可能获胜?”赵易感觉自己心中有一把火烧着了一样,先锋军需要一块磨刀石,向世人证明一支强军的崛起。

徐公达表情一滞,过了稍许才艰难吐道:“有可能!”

平日里,他不知道以日军为假想敌,计算过多少次了。让他欣慰的是,先锋军日益强大了起来。明面上的九个团是有些虚,但六个主力团却是实打实的,每个主力团人数都超过四千,算上自动化火力,比国内一些杂牌军的一个师都强。在很多次模拟推演中,先锋军对抗日军一个师团,多次获得胜利。但那只是推演,现实中有太多不可预见的因素。

“但得小心日本人的重炮。”徐公达紧跟着提醒了一句。

这就是其中难以预测的因素之一。

根据他掌握的情报,类似第4师团这样改成三联队的师团,炮兵联队应该是332编制,36门炮,其中105毫米榴弹炮可能是8到12门。可凡是总有意外,谁知道野战炮兵第4联队是不是还保持48门炮?另外,日本驻泰军队有没有重炮联队跟随?泰国人这一次会不会带来他们的那八门博福斯105毫米榴弹炮?

这些情报都不了解,他根本无从谈应对。

先锋军也有炮团,属于直属,并不在九个团中。

炮团现在有64门炮了。但除去一个16门的82迫击炮营外,剩下的山炮野炮超过100毫米口径的只有那2门美国人援助的毫米榴弹炮。就算是迫击炮,在从国内运来一门二式迫击炮后,先锋军的120毫米迫击炮3个型号只装备了4门。

6比8,摆在明处的对决,先锋军都落在了下风,更不用说还有其他的因素。

之所以他认为能获胜,是因为交通、气候等环境限制了日军火炮的发挥,在丛林地带,那些直射炮的作用大大降低,而先锋军凭借着冲锋器和迫击炮等武器,有可能会在丛林地区获得胜利。

赵易微微一笑。

徐公达以前推演时,也和他讨论过。徐公达显然高估了日本人的火炮威力,低估了环境的影响。

要是火力致胜,后来的法国人和美国人也不至于饮恨越南了。

而他这一次有把握对抗第4师团的底气,恰恰就是徐公达最担心的情报。

不知怎么了,日本人的情报密码还维持原状,并没有做大的更改。

就算改了,也没用。叶关的电台窃听情报小组现在已经发展到了三十多人,在一台笔记本神器的帮助下,日本人的很多情报对先锋军来说根本就是透明的。

赵易知道第4师团带来的火炮数量,还知道他们的火炮一半还落在了清迈,没有运过来。

从曼谷到清迈有火车运送,一路通畅,但从清迈到边界,虽然不是雨季,道路依然难行,各种重型装备和后勤补给不是几天内就能运输到位的。

不止是武器,就连第4师团的士兵也大部分停留在了清迈。理由很简单,乘凉。

关原六也没办法,只能派37联队先行抵达边境。而在湄公河老泰边境的泰**队只有正在编练的第2步兵师和在清莱的部分骑兵师。骑兵师的另一部分兵力还要配合第3步兵师牵扯93师,也就把自己牵扯住了。

“第6师也在清迈,伺候日本人。我们需要对付的只有日本人的一个步兵联队、一个半残的泰国第2步兵师,还有实力最多一半的骑兵师而已。”赵易一一列举,把最新情报摊给了徐公达。

徐公达猛一激灵:“你要主动进攻?”

在第一次远征军失败后,在周边土地上盟军更多是选择防守,还没有一次出动向日本人至少一个联队进攻的例子,先锋军的进攻也只是针对一个大队。

“日本人能想到我们会主动进攻吗?”赵易反问道。

徐公达沉默半响,才道:“这确实是一个机会。”

先打掉日本人一个联队,打垮第2步兵师,对先锋军来说并不难。

“第37联队的主力还在清莱,在湄公河边防守的主要还是泰国人。如果我们先进攻泰国人,日本人就会有防备。”徐公达点了点地图道,“等我们进攻清莱的日军时,又需要速战速决,否则清迈的日军很快就会支援上来。”

之前攻打日本那个大队的时候,可是费了不少时间,要攻打一个联队,难度就更高了。而清迈到清莱直线距离只有约190公里,两个城市间的道路还算通畅,只要一天多的时间,日本人的援军大部队就能赶到。一天多时间,要击溃泰国第2步兵师的防线,还得击败第37联队,难度太大了。

“如果我们直接攻击第37联队呢?”赵易笑着在湄公河上划了一条线直接划到了清莱。

“这里?”徐公达摇了摇头道,“怎么绕过泰国人的防守?投放人员多了,必然被发现,若是投放人员少了,一旦急攻不下,被前后夹击,可是容易全军覆没。隔着河和泰国人去救援就是添油战术,清迈的日军一旦上来,恐怕我们在河这边也难走脱。”

赵易呵呵一笑,成竹在胸道:“我们有办法!”

……

“长官,他们来了。”汶仁小步跑到了连长面


状态提示:第101章 通道已经打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