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生们都在焦急的等待校考成绩的时候,郭小明已经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了。
如果她真的没有通过上海美术学院的校考,她还可以凭自己的学习成绩上一所自己喜欢的学校。
4月初的时候好消息传来,郭小明如愿通过了上海美术学院的校考。
。郭西杰和赵素荣听到这个消息后喜不自禁。只要自家女儿文化课成绩过了特长生要求的本科线,自己女儿就妥妥的是上海美术学院的学生了。特长生要求的分数线本来就比普通考生低100多分,自家女儿本生又是文科班的第一名,可以说,自家女儿闭着眼睛考考应该也可以过文化课的本科线。
那么自家生意到底要不要向上海发展迅速被提上日程。
汪海峰首先表示同意,毕竟他本来就是上海人,如果郭家的生意真的发展的上海的话,他就可以家庭和事业两兼顾,不用再担心家里逐渐变老的父母。
丁磊也同意。虽然从到郭家上班之后他就几乎跟自己家里断绝了关系。可他那极品后妈天天打着各种幌子过来跟他哭穷要钱。他要是不给了,后妈就各种一哭二闹三上吊,不胜其烦。如果他带着老婆孩子往上海去了,相信他后妈伎俩再多也使不出来。当然,自家老爸将来的赡养费他肯定是会支付的。
朱强和郑治有些犹豫,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现在他们一月稳定收入好几百块钱,家里的地里头随便种点粮食和蔬菜,基本上一年根本没有什么开销,碰上休息日工还可以找朋友喝个小酒,聊聊天。这样的生活是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甚至可以说这就是他们梦想中要过的日子,外头再好能比自己的家好嘛。
邵博、汤兵举双手双脚赞成。他们本来就是首都人,见惯了大城市的繁华和机会,若不是因为鲁老,他们可能说根本不会在一个小县城停留几年的时间。虽然郭家的生意在y县首屈一指,可放眼全国可以说是沧海一粟。如果郭家的生意能踏足上海,他们也就成见证郭家成长的重要人物。
鲁老已经是接近80岁高龄的人了,在y县呆了几年他逐渐开始喜欢上了这个县城。虽然这个县城不大,可民风淳朴,又是九朝古都,有很深的历史文化底蕴。何况,随着年龄的增大,他越发懒得动弹了。考虑到这点,郭西杰专门给他安排了一楼的一栋房子,又给他请了一名朴实勤快的保姆,他觉得他就在y县养老也不错。大城市那些都是年轻人的天下,他这一把老骨头还是别去凑热闹了。
赵素荣本来就是喜欢往外跑的人,再看到父女俩从上海带回来的照片,心早就不平静了。外头那么大,她已经都是40岁的人了,活动的地方基本都是在这小小的县城,为什么不出去看看呢。再说了,她还特意问自家闺女了,上海生活节奏快,那里的很多人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选购各种商品上,而是喜欢一站式购齐所有的东西。超市在上海同样是可以开的。自家闺女还鼓励她,最好把超市开成连锁,只要是提起超市,就能想到自家。听得赵素荣热血沸腾的,恨不得现在就杀到上海,开启更为宽广的生意道路。
郭西杰本身就是一个胆大,有闯劲儿的人,要不然当年也不会依托借别人的几百块钱发家。可是最重要的顾虑还是自家老娘已经七十几岁了,都说父母在不远游,他这一去上海,肯定对老娘有诸多方面的照顾不上。
田树英知道这个事情之后直接拍板:“去吧,咱老郭家就没有孬种。再说了,我现在都活了七十几了,啥大风大浪都见识郭了,那老二和老五敢不养我,我多的是法子治他们。还有,现在不是都有电话和手机嘛,我老婆子打电话就可以给你告状了,怕什么啊!”
郭西杰顾虑的问题还有一个,如果全家人都去上海的话,老大女儿和老三儿子的上学问题怎么解决?郭小明告诉他,如果自家再上海办企业并且雇佣工人十人以上,每年按时缴纳税费,可以把自家姐姐和弟弟的户口转到上海去。(上海这时候外地务工人员子女想要上学还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不像2000年以后,攒居住证几分才能上学,办个上海居住证都难以登天。多少外地务工人员不得已只好把孩子留在老家,让自家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的。)何况,姐姐今年正好要初中毕业了,凭姐姐这学习成绩,转到上海高中去,妥妥的能考上国内四大名校。
问郭强意思的时,郭强想都未想就表示要跟着去上海。他还年轻,不多出去闯荡怎么能认识外面的世界。何况,现在家里头天天都是乌烟瘴气的,妹妹郭毛妞才20岁刚出头就天天啥正事儿不干,一天到晚收拾打扮着说婆家,妈妈孙瑞天天都骂骂咧咧嫌弃爸爸没有本事,不能给她们更好的生活。爸爸郭德洲,每天就会抱着脑袋蹲在墙角,思虑了几年也没有啥改变。
孙晨阳,郭光明,孙朝晖,杨卫国,几个子侄辈儿一听能去大上海发展,都恨不得插上翅膀现在就去看看。
至于手底下的工人,倒是大部分都不愿意挪地方。,听别人说大城市一个招牌掉下来,砸倒10个人最少得有7个大学毕业的,其中五个还是本科。他们都是最底层的工人,没有多少文化知识,去也是白去。还有,大城市的消费可高了,就他们挣的这点工资还不够自己生活的。
于此同时,郭小明在非常认真的回想一件事情。那就是1995年h省高考作文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