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大姑姐李锦华,遣了奶娘带着妙姐儿下去用饭后,自己坐到吴岫云近前,握住她的手拉起了家常。
略说了几句,李锦华扫了一眼身旁的喜娘等人,笑道:“此间无事,两位大妗姐不如也去席上坐一坐,吃杯酒。”又让身边的使女取了两个红封做赏。喜娘和全福妈妈得了赏赐喜不自禁,慌忙拜谢,退下不提。
接着又对一旁身穿莲青色绫子棉裙,梳着妇人头的丫鬟吩咐道:“已经是酉时了,你们奶奶怕是还未曾进食。生受墨菊,且领着她们两个新来的去厨房走一遭,取些饭食来,与你们奶奶用。”
墨菊嘴角含笑道:“大姑奶奶说话恁般客气,此事本是婢子的本分。”说完福了一福,领着桃儿杏儿退下了。
“墨菊她是个好的,自八九岁起就跟在三郎身边伺候,无一事不尽心。因这些天三郎每日要擦身更衣,姑娘家终归不方便。母亲便做主,让人给墨菊开了脸,收作房里人。不过她再怎么样也只是丫鬟,越不过你去。你也不必放在心上,只管放心地差遣使唤。”
吴岫云笑笑,大方地说道:“此事算不得什么,我自不会介怀。只要把爷伺候好了,怎样都行。”呵呵,就算给他收十几二十几个又和她有什么相干。他是他我是我,他房里就算姬妾通房闹翻天,只要没惹着她,她连眉头都不会皱一下。
李锦华见她这般通情达理,心下满意了几分,说话间也更亲近了些:“我知道此事委屈了你。我这弟弟……母亲她,委实没有他法。他日三郎醒来,我一定叫他好好疼惜爱重你。若是他给你委屈受,我第一个不答应。
你放心,青云师太并非是什么邪魔外道,她提了冲喜这个法子定有她的道理。你年纪小,或许未曾听闻过关于她的奇闻轶事。
当年皇太后还在闺中的时候,青云师太就曾断过她是贵极之命。再有废太子还在位的时候,曾有一次微服出游,得过她的指点,后来方能在废黜之后侥幸活到今日。
知晓此事的人不多,你大嫂当时刚好在场,所以才会知道内情。只是她不肯多说,也是前两天我们提起救三郎的事,她才说漏了嘴。不过,此时干系重大,你不可同外人提起。”
吴岫云点点头笑道:“大姐放心,我不是多嘴的人。”
李锦华欣慰地拍拍她的手:“我知道你是个聪明人,心里有数。三郎交给你我放心。”说完又起身撩开床幔探望亲弟。
望着锦衾里、山枕上,那张苍白瘦削的面容,李锦华只觉鼻子一酸,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
这是她唯一的弟弟,三郎李铭简。比她小了整整六岁。小的时候,她总爱牵着他在园子里玩耍。铭简六岁时,还是自己手把手教他写字念书开的蒙。于情分上来说,再没有比他更亲近的手足了。
可如今,他原本生龙活虎的躯体,却变成这副槁枯的模样。仿佛寒风中的萤烛,烈日下的残冰,正一点一点得失去生气。
李锦华不忍再看,抹了抹眼泪,回身笑道:“今日是你们的好日子,扰了你多时,我也该走了。”
苍松苑,尚书夫人周氏以手支额斜倚在榻上。见到女儿进来,勉强笑了笑:“是华儿啊!妙儿那个小调皮呢?”
“今儿闹了一天,许是累着了。乳娘回话说,妙姐儿用饭的时候哈欠连天,我便让乳娘领着她去华春阁歇息了。”
“那也难怪,她年纪小正是贪玩的时候,国公府里也没有几个能做伴的兄弟姐妹。到了外祖家,遇上这么些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可不是要玩累着了。说来说去,还不是你自己不争气,没能多生几个孩子。”老夫人周氏一想到这事就要叹息一回。
李锦华一跺脚,扑到老夫人怀里嗔怨道:“母亲也来怪我。是我不想生吗?世子驻守边关,一去就是六年。我便是想生,又和谁个生去。”
周氏笑道:“是我老糊涂,说错了话。华儿可别跟你母亲计较。唉,我可怜的孩子。花一般的年纪,就独守着女儿过活。哼,当年若不是看聪儿是个好的,也不会就答应将你嫁到代国公府里。”
“也没什么,我那几个弟妹不也都是这么过吗?老三她媳妇连个孩子都没有便守了寡,和她一比我还算好的。”
“呸呸呸,休要浑说。你和她怎么能放在一起论,莫要招了晦气。”周氏将怀里的女儿一拍,高声斥道。
“好好好,是我浑说,该打。”李锦华讨好一笑,说完当真举起手要拧自己的脸。
周氏连忙抓住她的手,嗔怪道:“你呀你,当真是个促狭鬼。知道你娘心里不痛快,还要来气我。”说完一把将她搂回怀里好一阵亲昵抚慰。
“我知道母亲在忧心什么。您放心,三弟他一准会好的。”李锦华低声安慰道。
“醒不醒来就看他的命了,但愿青云师太说的是真的。”周氏又轻叹一声,拍着女儿的脊背问道:“你刚从洗竹苑过来,你弟弟他……怎么样。”
李锦华直起身,踌躇片刻才摇头道:“还是那样,依旧昏迷不醒。母亲心里既然惦着,何不亲自去看一看呢?”
周氏半晌无言,好一会才几近哽咽地说道:“你弟弟现在这个样子,为娘的实在目不忍睹。”叹息了一回又问道:“那姑娘可还懂事,没有闹出什么事端吧?”
“倒也还好,我瞧着她竟不似小门小户出来的。说话办事颇沉稳大方。母亲见了一准会喜欢。”
“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