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大明流贼>第二百二十八章 番薯如何?

张献忠自从穿越过来,除了火锅之外,基本上都是吃的原蜀王府内的厨子做出来的美食。但其实,现在这个时候已经有地瓜了,不仅如此,玉米和土豆那时也已经传入。

花生约1530年到达中国,玉米是1531年,地瓜传入中国的时间较晚,大约在16世纪末明朝年间,也就是大约1593年。

当时,在东南亚经商的陈振龙以商人敏锐的洞察力,察觉到甘薯的巨大应用价值,于是购买了几根甘薯苗,将它们藏于商船的缆绳上,成功地躲过西班牙海关的层层检查,最终将甘薯“走私”进入福建。

它们到达中国东南时,明末大战乱还未开始。如果崇祯皇帝真有眼力,发现这些高产作物的价值,及时引种到西北,缓解极度紧张的粮食问题,或许可以避免1644年的灭亡悲剧。

因为,当地在番薯带入的第二年恰逢大旱,眼看饥荒无法避免,陈振龙向福建巡抚金学曾上书推荐种植。当时称番薯,因为来自番邦。陈振龙的建议使得甘薯在福建地区广为种植,成为了缓解饥荒的“救命粮”。

而到了清朝康乾时期,中国人口大增,粮食供应压力很大,番薯成为了最佳的解决办法。由政府推动的种植计划在中国大范围开展,番薯成为大部分中下层民众的主粮,知道民国末年仍是如此。

烤番薯,又被称呼为烤地瓜。

在后世是街头巷尾皮焦里嫩,口味香非常普遍的小吃之一。其味香甜,其实可口。分量十足,一个大个儿的地瓜甚至于能顶一顿饭。

其做法也是十分简单。

“来来来,赶紧趁热尝尝!”秦王府的后厨,张献忠正不顾形象的扒拉着一堆炭火,它里面正烤着黑乎乎的一块东西。

打发走陆七八之后,张献忠就开始去找厨子来做菜。那些掌柜的酒楼们需要这些新的菜式支撑度过没有酒喝的日子。

此刻,张献忠眼里只剩下那些正烤的外表发焦的地瓜。

“不用客气,冷了就不好吃了!”他招呼着发呆的厨子们。

在张献忠的眼里,这东西不只是地瓜,更是蜀地乃至天下稳定的基石。有了这玩意儿,再找个精通农业的人改良改良,然后大规模推广,想想就很美。

张献忠轻轻掰开炭火里扒拉出来的地瓜,这东西虽然和后世吃过的那种烤地瓜有一点区别,但总体来说还是可以的。他也不嫌脏,轻轻地吹了一口,就将焦黄冒油的地瓜心儿往嘴里塞去。软糯的地瓜心儿入口即化,一股子香甜直接顺着嗓子眼儿往肚子里跑去。

张献忠吃了两口,才将手中的地瓜放下,道:“让你们吃,还愣着干嘛!快点!吃完告诉我味道如何!”

一帮厨子战战兢兢不敢下口,让他很是不耐烦。

“多谢大王!”厨子们道了声谢,才慢慢的吃了一小口。

“唔香甜软糯,好吃的紧呐。”

“我道是会难吃,怎想到如此美味!”

“平日里可吃不到这个,真好吃!”

厨子们很快就被烤地瓜征服了。

“怎么样?味道不错吧!”张献忠说道,“既然吃了我的东西,今天各位就得帮我一个忙,不然”

“小的们一定尽心尽力!”刚刚还好好说话的大王,一下子变了一副脸色,让吃了地瓜还没消化的厨子们吓了一跳,忙不迭地跪倒在地,口中称是。

“哈哈哈本王开玩笑罢了,你们不必惊慌。我只要你们先不急着回去,和我一起来做几道菜!然后你们来人,去库房将那些东西拿过来!”张献忠舒缓口气说道。

“大王要做菜!”

这消息简直要惊掉了厨子们的下巴。

领头的厨子直接跪下来道:“大王,是不是小的们做的让您不满意了?”

“对啊对啊,您这万金之躯,怎么能做这个粗活?”

他们纷纷阻止张献忠这个想法。

张献忠听后只是点点头,继续道:“嗯,看来各位对本王的手艺不怎么看好啊但我要说的是,今天这个还非得我亲自下厨不可了!你们不用多说,给我做好帮手就行!”

所需这时,厨房的下人刚好拿来了这次烹饪所需的东西。

一共有这几样:地瓜、玉米、土豆、辣椒、茄子、黄瓜以及各种能用的上的调味料。

“来呀!先把这红苕洗净了!”

张献忠回忆着后世那些家常小菜和小吃的做法和步骤。

“再去皮!”

“大火蒸熟!然后捣成泥加少许糖,再放入模具压平!”

“锅内放油,烧热,压好的饼放入锅里煎!”

“两面煎至金黄,撒上一层芝麻,起锅!”

“来,尝尝看!”

看着金黄金黄的饼,厨子们不由自主的放亮了眼睛。

各人纷纷拿起筷子夹了一块红薯饼,再轻轻的咬上一口:“大王,脆脆甜甜,甚是美味!”

张献忠很开心,这些都是后世家常里很普通的做法,能让这时代的厨子称赞,想必普通人的反应也不会差。

这些厨子顿时也对张献忠刮目相看,只因这红苕饼确实美味。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一直没人过问的食材,这位看似五大三粗,不知美食烹饪的大王,既然做出了这样一道美味。

“大王!您真是厉害!”厨子们心服口服了。

“还没完呢!这只是开始,接下来你们还要继续帮我!”张献忠说道。

“那大王,您是要用这些做菜吗?”厨子们狐疑的问道。

他们看到的正是玉米和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八章 番薯如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