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大明都督>第975章 大动干戈

天启4年的7月,整个北京城一片喜气洋洋,真是人头攒动熙来攘往,在外地的各地督抚大员早已经进京,住在各个馆驿客栈,或者是会馆里,等待着龙儿的百日生辰,同时期待着太子的册封,期待着八贤王的册封,期待着将这个让大家担心的家伙早点滚出北京,去信阳就番。对于这些官员来说,这是群臣的胜利,这是臣权的胜利。

节日一到,各种繁琐的礼仪从天不亮就开始,最终一直到天黑,皇帝祭告了天地宗庙,册封朱慈燃为大明的太子,在一群重臣被正式任命为太子太傅,以教导太子治国之道,又追加毛文龙为太子太傅,以教导太子军事。虽然毛文龙不在场,但并不能影响天启对他的厚望。

远在万里之外,手握重兵,却依旧被皇帝如此信任,不被猜忌,这在整个历史上,也是非常少见的。

然后就是正式的撤销了朱由检的信王封号,改封八贤王,封地信阳,赏赐除了土地之外的一批金银珠宝,择日就番信阳。

而就在这之后,皇后懿旨,为八贤王主持大婚,娶王妃周氏,庶妃田氏,袁氏。一次配齐一次完活。

就在短短的10日内,大明就办了惊天动地的几个关键的大事。

趁着各地官员督抚都在,天启召开了规模最大的一次朝会,官员们多的大殿站不想,直接站到了太和殿的广场上去了。

在大殿上,天启神情庄重的向天下公布了未来天下大旱的消息,公布了和内阁重臣商定的未雨绸缪计划。正式向天下宣布,大明的工作重心,由原来对外的战争,平定各地叛乱,转为未雨绸缪赈灾,要求所有的臣工赈灾平乱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同时号召天下百姓,与朝廷共风雨,众志成城,与老天爷做一番殊死搏斗。

天启皇帝豪迈的誓言,旺盛的斗志,让所有的大臣们眼前一亮,精神一振,这才是他们所需要的皇帝,而不是他们原先的那个木匠。

而正是因为在这巨大的灾难面前,让整个大明的朝廷,节奏变得快起来,内部变得团结起来,有了一股中兴的气势,这就是所谓多难兴邦。

然后就是一堆人事任免。任命八贤王坐镇信阳中枢,节制信阳军政,指挥南粮北运。他成为大明后期第1个有实权的王爷。

任命左光斗为信阳知府,职位与顺天府,天津府,南京府府尹级别相当,有遇事专断之权。

任命郑国公为右都督信阳总兵官(左都督给了毛文龙)调度信阳一府五县卫所军备。

任命杨嗣昌为山陕义仓大使,兼任山陕督粮御史,兼任训练西北义勇总督,连升两级,和山西兼山西巡抚平起平坐,可谓权顷西北。

任命致仕的叶向高为黄河河道都御史,监督黄河河道的疏浚拓宽。

任命原漕帮帮主,现在的天津到北京运河总督曹广校为运河都御史,负责运河疏浚。

任命马维忠内阁行走兼户部右侍郎,负责人口迁移。

宣布大赦天下,各地杆子土匪下山回家,一律不再追究,以增加各地河道人手,以安定地方。减免西北百姓赋税,向天下商贾和工厂主加增大灾税,额定为税银的两成。这个额度不多,等于是货物价格的两厘,但现在努力发展的工商业已经成了规模,就这单单的两厘,年末里就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这笔收入将全部用作粮食的购买。

但为了不开遇事就乱加税的恶劣先河,天启规定,大灾解除,这多出来的大灾税,将从未来的商人上缴税收里扣除返还。

一来是征收的不多,二来天下商人也有善意,所以这一次加征的税收,并没有引起商人们的反弹,反倒是乐于执行。因为为了应付大灾,未雨绸缪的计划里,就有兴工商,搞基建,消化过剩的人口生活压力的办法,工商业被国朝重视起来,道路运输更加方便,因此上,商人和工厂主们反倒获益更多。

一道道圣旨颁行天下,整个大明朝开始动起来,真的是人心拧成了一股绳,一致对外一致对老天爷。

朝会解散,各地督抚怀着精气神儿,怀着一股干劲,纷纷归回本地,开始执行未雨绸缪计划,同时,魏忠贤的锦衣亲军和东厂太监,配合御史们也纷纷奔赴各地,监督计划执行,监督各地官员操守。严厉打击贪污腐化,严厉打击可能激起民变的土豪恶霸行动,大明的吏治竟然为之一清,地方也见太平。这立刻获得了无数百姓的拍手称快,原本百姓对这个朝廷的心中怨恨,也转变成对这个朝廷充满了希望。

而毛文龙隐藏在整个大明朝廷,对抗天灾的未雨绸缪计划中自保的未雨绸缪,也就自然而然的推进中。

当然,由于这一次,东江镇将要面对前所未有的局面,毛文龙上折子请求没参加京城的聚会,天启皇帝虽然感觉到遗憾,但也认为毛文龙识得大体,反倒欣慰的加勉一番。直接将毛文龙的两个儿子封为太子伴读,可谓恩遇隆重。

同时也给了毛文龙想要的东西,那就是人口。

天启正式宣布,对西北的户籍开始放宽,允许百姓搬迁到辽东,或者是出海谋生,这个巨大的改变才是最实际的。正所谓人挪活树挪死,被圈禁在必死之地,还不如出去闯一闯,于是整个大明再次出现了人口大迁徙。

当然他们的首选,还是自己故国的辽东,虽然那里战争依旧在继续,但在那里,却有天下英雄,被百姓认为是大明的守护神的毛文龙在,那还怕什么。再说了西北民


状态提示:第975章 大动干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