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大明都督>第906章 朝鲜王的算计

朴金辉真的是一个明白人,李倧对自己选择的这个议政院的领议政,一直是充满了信心。

焦躁的心情慢慢的平复下来,李倧还是要拿些决断的:“现在毛文龙首鼠两端,他做的小动作我们也必须要容忍,但我们更需要他,不但中原的粮食物资需要他的贷款购买。更主要的是,就在我们内乱的时候,万一建奴趁虚而入,我们朝鲜将有灭国的危险,这不得不是我考虑的,这件事情该怎么?议政院应该有一个策略出来。”

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但是不管怎么棘手,这事情必须要做,因为这的确是当务之急,内部争斗,不过是父子叔父之间的权力之争,不管谁胜谁负,这个王国还是掌握在李姓手中,而一旦建奴进入,整个朝鲜就是后金的领地,这个国家就灭了,这是本质性的问题。

朴金辉也站起来,背着手走仔细的思考了一下,最终不得不郑重的提议:“毛文龙虽然首鼠两端,但毕竟他有他的难处,尤其从种种表现上来看,最终他还是偏向于我们,这一点就是当初我们收留他在皮岛的善因善果。其实在建奴的问题上,我们是有着共同的出发点的,如果朝鲜被建奴占领,对毛文龙,对大明,都是绝对不利的。而咱们的铁山以北,根本就没有能力顾及,在那里,不是大明来,就是建奴来,就等于是一处几不管的地方,而毛文龙为了守卫自己的皮岛根基,作为战场的缓冲,也一定心急无比。既然有如此关联,我们不妨给毛文龙一个大大的人情,那就是将铁山以北所有的地区,都划归到他的协防之下,是协防。”

朴金辉着重的说了这一点。

先前他说的那个办法,等于是将铁山以北的朝鲜土地,出卖给了大明朝廷,或者直接说,出卖给了毛文龙,这是丧权辱国的做法,即便是西人党之内,也一定会遭到巨大的反对。

但是要用协防的说法,那就另当别论,那完全可以理解为,朝鲜雇来一个帮工打手。

这就是政治,政治这个东西就是两面说,mài guó求荣可以粉饰成救国,救国的人也当然可以说成是反叛,不过就是谁当政而已。历史这个东西其实是说不清楚的,忠臣和奸臣,更是说不清楚,王莽礼贤下士时,谁又知道他会篡夺大汉的江山呢?周召共和,伊尹霍光,那不过就是见仁见智。

李倧其实在这件事上早有见解,也的确是为当时朝鲜设身处地的局面设想,但无论如何,这样的话是绝对不能从自己说出的。既然议政院提出了这个想法,李倧也就正好顺坡下驴:“王国每有大事,都要请出天朝上国保护,这也是在法度之内情理之中。”

站住脚步,郑重的说道:“我将以我的名义,向大明朝廷申请让毛文龙进入铁山,协助防御,也正是通过这个办法,可以试探一下天朝上国的意思。”

朴金辉双手一拍,欣慰的拍着马屁:“国王果然睿智,这正是一举两得,如果大明王朝同意您的请求,准许毛文龙入住铁山,就证明大明王朝即将承认我们的正统地位,而一旦他们不同意我们的请求,也就说明他们依旧坚持原先的原则,到时候我们还有别的办法。”

李倧其实很痛苦,用这种变相mài guó的方式,来试探大明天朝的意思,不管是在情理上,还是在法理上,自己的心中多少都有一些愧疚。

但转而一想,愧疚这个东西不能当饭吃,纵观整个朝鲜的历史,也算是改朝换代权力之争,每一次的朝廷更替,都是不折不扣的铁血,早已经没有了绅士的宽容和大度,你死我亡,已经成为了常态。朝鲜历史上,整个李氏家族血脉,老死在病床上,已经是老天爷的眷顾,而是在权力之争中的,已经超过了八层。其实这远远超过了宗主国的概率,究竟是谁对谁错,谁又能说得清楚?

既然说不清楚,那也就不说也罢,反正按照改朝换代的历史经验来说,当初半夜跟着自己走出来的文武百官,都已经成了自己战车上的傀儡,一旦这次平叛失败,大家只有死路一条。

“既然如此,这件事情就这么决定,以我的名义和议政院的名义,继续向天朝上国上书,请求毛文龙协防铁山以北,只要大明朝廷同意毛文龙协防铁山,就等于变相的说明,天朝上国还是认同我这个国王的,如此一来,在这个压力下,那些左右摇摆的人,就必定要团聚在我的身边。

同时再向毛文龙贷款50万银元,购买粮草军械,如果毛文龙依旧同意,更说明毛文龙是支持我们的,简简单单的一个办法,就能试探出整个大明王朝对我们的态度,这事必须紧急办理,不能有半点耽误。”

朴金辉一面欣然的同意,但也一面痛苦的咬牙:“不管毛文龙做出什么选择,最终他表明支持我们,向我们贷款,但他的条件每一次都非常苛刻,上一次就拿了我们的铁矿和铜矿,也不知道这一次他会再提出什么样狮子大开口条件,我们要有心理准备啊。”

毛文龙在整个表现上,的确是有偏向自己这个小朝廷的意愿,就比如说,向李适贩卖军械,但绝对没有贩卖他威力无比的zhà yào包,如果当初他真的卖了这个东西给李适,现在的局面早已经不是这样了。

同时,他贩卖李适军械,都是真金白银,只要是一时之间的金银短缺,毛文龙就立刻断绝贸易交往。

反过来对自己却是另当别论,只要自己需要,除了zhà yào包也


状态提示:第906章 朝鲜王的算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