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工作真的是忙到飞起,现在人还在高铁上奔去下一个城市,原谅我今天的小说内容要到晚上才能写完更出来,现在先插播一条小科普给大家打发一下时间~
其实是,我的家人知道我正在写有关夏商历史的小说,之前有一次跟他聊天时,我才得知现在竟然还有人怀疑夏朝存在的真实性。
这样一想,可能不止是我这位家人,有很多人都觉得夏朝其实只是传言中的朝代,并不是真的存在的,又或者说,就算它真的存在,也不具备诸多古书中所谓的高级“文明”。
他们认为夏的一切应该都很原始,没有像样的城市,没有像样的衣服,没有像样的饮食,没有像样的房子,没有像样的法律,没有像样的制度,没有像样的器具,没有文字,只靠“结绳记事”,故而现存的那些所谓的“正史记录”都应该是值得怀疑的。
而作为一个热爱历史,同时又热爱考古的人,关于夏朝的历史是否真实,夏的文明是否能达到我在书中所写的水平,我觉得我真的有必要在这里单独说明和证实一下。
夏朝绝对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它也拥有着比我们想象中更高级的文明。
那些对夏朝存着质疑的人在史学界其实曾被划分为一个派别,名为“疑古派”。这个学派兴起于民国时期,与大多数欧美学者一同认为:“鉴于夏朝无当时的文字及遗物可资鉴证,故或谓其与黄帝、尧、舜等一样,应属传疑时期”,就是传说和值得质疑的时期,不能作为正史考证。
也因此,我国的夏朝在国际史学界一直也得不到认同,不被算在“古中国”的年代记录中。在他们的认知里,古中国是从商周才开始的。
但其实这个观点非常站不住脚,先秦古籍曾一再提及商代以前有夏王朝,如《尚书》云我不可不鉴于有夏,亦不可不鉴于有殷(《召诰》),《诗经》称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大雅》),《左传》、《国语》、《荀子》等等等等。
直到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山西一带发掘出一些文化遗存,比如二里头遗址,被检测后认为是介于龙山晚期和早商文化之间,典籍已经称之为“夏墟(夏虚)”(因其地理位置在伊洛流域,又因其文明高度集中化,年代还是夏商交界之间,所以暂被猜测为夏桀时期的夏朝王城斟汴.斟寻)。夏朝的存在和文明的程度,终于有了明确的实证,是不容怀疑的。
我在图书馆查阅了有关二里头遗址的考古书籍,看到里面很多文字描述的同时,也看到很多从那里挖掘出的生活器具的图片。
我是美术专业出身,大学时候还上过不少关于中国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研究课程,夏朝那样精美细致的手工艺品真的让我震惊。器具形态的圆润流畅和其上标致精细的彩色图案,都能说明那已经不是单纯在满足生活需要,也不是浅层次的艺术尝试和探索,而是达到了一个很高的艺术水平。
据1979年考古发掘,从北京古城南门门道之下挖出残长5米多的陶制排水管道三条,下面一条,其上再并列铺两条,管道每节长0.米不等。经测定距现在约4000年。
2010年,河南淮阳平粮台古城出土的距今4300多年的陶制排水管道在上海世博会亮相。
而在安阳殷墟出土的陶制水管,其三通与直接的样式跟当代产品几乎一模一样。商朝的排水管都已经先进至此,如果没有早前夏朝的文明和知识作为铺垫,商又如何能达到如此可与现世媲美的高超水平?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一定要社会秩序获得稳定,政治、经济和谐发展,人们的文化水平累积到一定程度,在文化和科技等领域才会有重大的成就出现。
近些年出土的夏朝文物样样令人们震惊,谁又能说夏朝没有文明?还是一群原始人集中游牧的状态?没有相对固定的城市跟住所,他们何必要研制排水管道?没有一定的文明程度,他们哪来那个精神层次和高度去把生活中最简单最常用的锅碗瓢盆都画上那么精美的图样?还研制出形态复杂的可以调酒的酒这种“高端”器具?
其实现在,夏的文明已经毋庸置疑,唯独没有大量可靠的属于夏朝的甲骨被发掘,以致夏朝文字这方面还不可考。
但其实,龟甲并不是书写文字的常用材料,在龟甲上书写文字,只是给“王”用来占卜的。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甲骨文,是因为龟甲不易腐烂,而写在其他材料上的文字,如兽皮、布绢或竹木树皮上的文字,因时间久远、易于腐烂,所以无法见到更古老的、除占卜之外的民用日常用文字。
至于为什么还没找到夏朝甲骨,这很可能是二里头遗址并非真正的大夏王城,毕竟伊洛流域很可能不只存在一座城池,而只有王城才有可能会出现专供于“王”占卜用的龟甲。
而且司马迁曾说,夏殷时期想要占卜的人就取蓍草、龟甲,占卜完了就丢弃它们,认为龟甲收藏就不灵,蓍草久存则无神。到周代,占卜官才经常珍藏蓍草和龟甲。这“用完了就丢弃”,具体丢去哪了?是否丢去了王城之外?我们全都未曾可知。
唐:“历史是文字很发展以后才能产生的。中国的上古史,目前虽已没有完整的记载遗留下来,但我们如果说距今四千年前已是有史时期,并不是过分的。卜辞里所记先公先王,一部分是在夏时。《竹书纪年》《史记》对夏商两代的世系,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