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移民全球>第七百六十九章:神赐之地(四十二)

8年期间,法国和英国为了干涉阿根廷内政,又先后两次封锁布宜诺斯艾利斯。

这意味着,巴拉圭同样有机会,从欧洲列强那里获得支援。

前题是这是一笔生意,殖强们如果觉得不上算是不会出手的。

由于巴西和阿根廷两个地区大国,同时站在了巴拉圭的对立面,英米等国,

派出军队直接参战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帮助巴拉圭人的风险过大。

巴拉圭人所能够期望的,最多是花钱购买战略物资。

只是先且不说,巴拉圭有没有足够的外交技巧来做这项工作,单从地理角度说,巴拉圭人想要获取外部支撑,就存在很大的困难。

如果,不能控制巴拉圭河至拉普拉塔河口的“河海通道”。

问题在于,巴拉圭是一个地理封闭的内陆国,虽然凭借和平时期对航道的利用,发展了一定的水上力量,但整体实力并不强。

在战争开启之后,试图进占拉普拉塔河口的巴拉圭舰队,很快就在三国联合舰队的攻击下全军覆没。

没有以色列那样的背景和地理位置,巴拉圭人贸然开启的战争,在一开始就注定是一场悲剧。

当然,也不能说巴拉圭的军事独裁者,没有一点战略上的规划。

之所以敢于以一敌三硬上,一是出于对自身军事实力的自信。

作为一架打造了半个世纪的战争机器,主动发起攻击的巴拉圭人,拥有非常高效的动员能力。

凭借已有的军力,巴拉圭有信心利用闪电战,在巴西、阿根廷两国的战争动员完成之前,给予对手以沉重的打击。

二是巴西和阿根廷两国,内部的结构也并非完全稳定,尤其两国与巴拉圭接壤的部分省份,一直有d立的想法。

巴拉圭寄希望于在自己的带动下,能够随之d立。

然而在博弈中,将胜利的希望,寄托于对手的低效及内斗,本身就是一场赌博。

很不幸,巴拉圭人所期待的变化都没有出现。

尽管巴拉圭军队的确在战争初期,对三国同盟造成了很大打击,取得了一些战役的胜利,

但在没有外部支援的情况下,巴拉圭有限的人力和国力,还是6年之后消耗殆尽。

事实上,以双方的力量对比来说,战争时间延绵那么长,本身就已经意味着,巴拉圭没有任何胜算。

一场毫无胜算的不对称战争,其过程如何并不是我们所关注的。

巴拉圭的人口,从战前的53万,锐减为22万,仅包括2万余成年男子,就已经足够说明战争的残酷性。

小国并非没有可能通过战争改变自己的命运。

要想做到这点,大体有三条道路。

第一种最为古典。即通过体制建设,激发出超常的军事效率,完成对周边大国的逆袭。

历史上,从人口到经济上,都处于绝对弱势的游牧民族,能够入侵周边文明成功者,基本都是遵循这样的路径。

其通过游牧生活不断强化的军事能力,使之天然拥有更高的军事效率。

然而必须注意的,能做到这点必须有其它条件相辅,比如你自身要先完成区域力量整合,比如准备入侵的国家正处在衰弱期。

有鉴于逆袭的难度过大,历史上,真正能够成功入主中原的游牧m族其实只是少数。

多数历史时期,无法形成合力的游牧者们,最多只能偶尔去那些,富庶的农耕之地打打草谷。

总得来说,巴拉圭还是想遵循这样一条古典路径,完成它的晋升之路。

不幸的是,巴拉圭的军事独裁者,过于迷信了自己的军事实力,而忽视了地缘z治上的合纵连横。

要知道,即使是历史上,曾经如日中天的蒙古人,在攻灭金王朝(蒙古各族曾经的宗主)时,也知道与南宋结盟。

同时挑战巴西、阿根廷两个地区大国的做法,只能用一句英语来形容:nozuonodie。

小国逆袭的第二种做法,是敏锐的抓住新技术革命的窗口,凭借暂时性的技术代差上位。

在这个问题上,通过“明治维新”迅速完成工业化,并对老大帝国的中央之国发动“甲午战争”、“侵华战争”的倭国,是后世国人最熟悉的案例。

由于越是大国,在面临新技术革命时,旧有的内部利益越难平衡,小国往往具备“船小好调头”的优势,获得先发优势。

只不过,要想将之转化为地缘优势,就必须在先发之后,完成在地缘z治上的突破,否则,时间终将会拉平技术上的代差。

到那个时间,决定彼此身位的将依然是人口、资源等硬指标。

这一点,相信未能抓住历史机遇,在21世纪不得不焦虑于天朝崛起的米倭欧几国,最深有体会。不幸的是,巴拉圭并没有这样的历史机遇。

在南美各国d立之初,多数国家,尤其是大国,都面临一个内部整合工作。

比如,阿根廷的s都布宜诺斯艾利期,并非一直是阿根廷的天然代表。

这个富庶的前“拉普拉塔总督区”z治中心,在d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不愿意带着周边那些,

经济落后省份一起发展,甚至一度脱离阿根廷,建立过“布宜诺斯艾利斯国”(年)。

相比之下,在殖民时间就已经完成地缘融合、国族认同的巴拉圭,进入状态就容易得多了。

这使得巴拉圭能够在工业化效率上,领先周边国家一步,并在阿根廷内部一地鸡毛时,试图入


状态提示:第七百六十九章:神赐之地(四十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