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身为主将必须为下属将士们做的事情,这也是必须做的事情。
安徐娅和赵元安他们两个人虽然需要功勋,但是他们并不会贪墨也不可能贪墨属下的功勋。
华夏帝国只要根据评估就可以得出主将的功勋,所以主将无需贪墨下属的功勋。
除此之外,安徐娅和赵元安他们两个人也并不是贪墨功勋的那种人。
安徐娅和赵元安之所以这么快就从外地赶回来,他们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功勋。
他们是为了属下的功勋,他们自己的功勋,他们二人心中还是有些素的。
可是属下的功勋他们也只不过是自己统计了一番,然后华夏帝国随军计算人员统计了一番。
如今他们和随军人员的统计结果都将上交给华夏帝国的朝廷,华夏帝国的朝廷会根据双方的结果得出一个相对于合理的奖赏。
当然说起奖赏,在外打仗的将士们他们自己也可能拟定一张封赏的名单,然后上交华夏帝国朝廷。
这些将领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够拉拢将士们,使得麾下将士们有归属感。
虽然华夏帝国的将士们大部分都是职业军人,他们上战场也是把脑袋别在腰上。
可他们所做的这一切不就是为了博一个美好的生活么?
有些人是为了自己,有些人是为了家人和妻儿,但是无论是怎么样的,他们都希望能够得到功勋。
故若是安徐娅和赵元安在战争结束之后不把他们的功勋禀报给朝廷,将士们他们对于朝廷的信任也会大打折扣。
要知道华夏帝国的将士们行军打仗都是按照华夏帝国的纪律行事,这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
因为在华夏帝国的军法之中,烧杀抢掠是要违反军法并且削减功勋的。
一般正常人当然不会这样干,故无论是征北将军赵元安麾下的征北军还是北海大元帅安徐娅麾下的罗州健儿们都十分有纪律。
当然锦衣卫都指挥使安玄的军队要排除,锦衣卫都指挥使安玄的军队可是不断的屠杀。
当然因为锦衣卫都指挥使安玄屠杀的人都是敌寇将士,故安玄并不会受到多少责备。。
但是安玄他们以为杀得敌方将士们太过于多,所以锦衣卫都指挥使的军队功勋直接是减半计算的。
但是这有一个bug,锦衣卫都指挥使司的军队最高领导人是华夏帝国圣天子高阳雅君。
当然高阳雅君一般情况下是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全**队的最高领导人都是高阳雅君。
只不过锦衣卫都指挥使司的军队是高阳雅君直辖的,故锦衣卫都指挥使司的战报直接禀报高阳雅君即可。
而锦衣卫军队的封赏则是有锦衣卫都指挥使司自己提供,没错,他们内部有一整套的官衔。
所以锦衣卫都指挥使司自己解决即可,所以这一次进京安玄的脸上不悲不喜。
因为他们锦衣卫都指挥使司独立于华夏帝国中书省和海陆上将府(军部、军方)。
锦衣卫都指挥使司的直接由高阳雅君负责,所以安玄此次进京就是为了像朝廷诸位大臣们说明一下此次的战果。
然后就没有了,安玄根本不必看朝堂大臣的脸色。
锦衣卫都指挥使司的经费都不是由国库出钱,而是锦衣卫内部自给自足。
当然高阳雅君也会从自己的内府之中拿出一部分俸禄给锦衣卫都指挥使司。
故,当三人进入朝堂之时,安玄说完自己的战报之后,他就站立于一旁不在说话。
反而征北将军赵元安和北海大元帅安徐娅他们二人说完自己的战报之后,还把各自统计和统计员统计的战报交给了丞相和军部的海陆上将伊瑜。
这其实看起来十分麻烦,但是也是最能给将士们公平的地方。
中书省和海陆上将府他们分别会根据两份战报结算出该给的功勋,然后中书省和军部双方会把各自统计的功勋交给高阳雅君。
高阳雅君审视一遍之后,最后有军部和中书省扯皮冲而最终结算出真正的战报。
这听起来繁琐还麻烦,好似需要很多时间一样,可是关于军事的事情华夏帝国从来没有什么拖延。
华夏帝国朝廷和军部在关于军事方面的事情几乎是立即执行,毕竟华夏帝国朝廷最多的人就是现役军人。
若是一个不好,这些将士们哗变怎么办?
当然担心哗变是不可能的,因为华夏帝国的将士们十分忠诚于圣天子高阳雅君。
华夏帝国圣天子高阳雅君就是华夏帝国说一不二的人,哪怕华夏帝**队们受到不公平待遇。
他们也会认为是有朝廷之中有奸佞,他们并不会对华夏帝国圣天子不满。
更何况华夏帝国的将士们虽然名为将士,但是他们实际上却几乎等于华夏帝国官吏的预备役。
华夏帝国的官吏几乎都是出自华夏帝国的军队,这些将士们在升官之后,他们可以选继续在军队或者去地方任职。
一般来说,会有一半的人继续在军队之中继续征战,而上了年纪的,有家庭孩子的将士们会选择去地方任职。
这是华夏帝国培养官员的机会,华夏帝国从来不会培养什么只会吹牛空谈的人。
华夏帝国也从来不主张过去王,而是主张现王。
华夏帝国只看现在和未来,并不看过去,故那些什么怀念三代的儒者,华夏帝国只会把他们派去别个国家洗脑。
儒者在华夏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