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都市现代>重生之1976>第一百二十九章 资源就地转化
立的工厂。这么一分散,再编排三班倒工作班组,人员立刻就显得稀少起来。

新进的大型面粉加工机械开机试产了,现在效率半开试运行,满负荷工作时,每天可以处理小麦18吨,只需要三十个人三班倒着工作。

面粉加工储存到一定量之后,七月一号,三个工厂全线开工。这一天,县委县政府、省报社省电视台都出动大批人员前来参加开业剪彩仪式。临近几个县的领导也被邀请过来观礼。

来宾们只能在外面产品展示大厅观看展品,工厂内部是卫生车间,谢绝参观。记者们免费把包师傅牌方便面、包师傅牌烘焙饼干、包家营养挂面、包家面条等系列产品给免费做了广告。

小包在这种经商的事上是不会抛头露面的,代理人总经理刘会军在请县委书记讲话之后发表演讲: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的形势发展迅速,粮食产能越来越大,我们西园工业园区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就地消化小麦产能,在农产品深加工方面领先一步,借此机会,寻求有志之士共同合作,为新农村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前来参加开幕仪式的地委书记对刘会军的话很是赞成,也在会上作了总结,对刘会军倡导的工业园区大加赞扬,说这个经验要大力推广。

前期在中央电视台和本省电视台的广告有了效果,这边连续播放工业园方便面厂投产,那边的订单和订货电话就接连不断。

油炸型方便面原本历史上目前日本还没有出现,现在日本沉没了一半,乱糟糟的忙着救灾,那就更不会再有了。小包的这个厂子是首创,销路当然好到爆棚。另一个饼干厂子也是生意极好,只有挂面和面条,还不被人们接受。小麦2毛6一斤,上白精粉面粉是3毛5一斤,500克装的面条卖四毛二,一斤是微利了,就是没人买。小包叫人下去分析市场,结果是,你的面粉太白太细是精粉,做出来的只是面条,咱家的麦子一百斤磨八十二斤到八十五斤面,也能擀面条,谁花贵价钱买你的?

鉴于目前情况,小包果断裁撤面条挂面生产线,又搞来一套方便面生产线,扩大方便面生产。到了十月份,方便面已经远销到北京兰州济南武汉等地,辐射大半个中国。

方便面的包装塑料袋是小包从后世订购的,外面的彩印纸箱也是从空间转运来的,调味包也是从异时空定制的,甚至连油炸方便面的油也是从空间转口过来的,只有面粉是这个时代的真货。

小麦的就地消化是完成了,堆积如山的麸皮又是个大问题。这个时代的养殖业还没有兴起,别说养猪养鱼养鸡了,就是养牛的,也只有在耕牛拉套季节才能吃上些麸皮,其余时间,还是啃路边野草吧!

小包找到夏书记,提出一是扩大工业园区用地,准备建立一座饲料厂;准备投资一千五百万,再次征地扩建个养殖场,建一座年出栏20万头生猪的大型养殖场。夏书记首先表示欢迎,然后说,工业园区旁边的土地可以建饲料厂,养殖场需要召开会议,研究具体厂址地点。

这边的养殖场刚规划好地盘,准备开建,小包又要求扩大工业园区,要建个农机制造厂。理由是最近看到农村的农机配套产品较少,为了加快农机发展进度,就想搞些农机产品。

能在本县投资,政府是举双手欢说过的话,政府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小包要建厂,就是为全县人民服务,政府就是要为小包这样的企业保驾护航的。

水、电、路,这是建厂三大要素,在小包这里就不是问题,县里给的配套工程也不是问题,小包自己厂的运输也不是问题,大货车拉着标准集装箱,来往穿梭在各地,司机是卢平给找来的青藏高原退伍的汽车兵,技术绝对有保证。

这一段时间里,小包住在板房里,利用一台电脑和打印机,一口气整理出十来部后世名气很大的小说,上百首歌曲,十几部电影电视剧。就在他等着叫吴树平捎出去交给属下公司时,徐三领着刘晴芳来了。


状态提示:第一百二十九章 资源就地转化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