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汉第三帝国>第29章长安易主

熹平二年,六月十三。

刘曜大军顺利抵达长安。

此时的长安乃是东汉王朝的陪都,也叫西京,城中居住着大量的官员亲属,富商豪门。

在秦朝和西汉时期,长安地区一直是当时中央朝廷的核心统治区域,不仅是政治上的中心,也是军事、经济、文化上的中心。

由于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定都洛阳,长安的繁荣局面有所下降。

在原时空的三国时期,长安地区经历了多次战乱的摧残,比如曹操和西凉马超之间的战斗等。

即便如此,长安仍然是军事重镇,只是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略逊于洛阳罢了。

以前刘曜读高中历史的时候,发现长安是很多朝代的帝都,尤其汉唐也定都在长安。

当时他十分奇怪,不明白为何古代的统治者喜欢把帝都定在长安,因此特地查看了一下长安的地理位置。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得了长安,控制八百里秦川简直不要太容易!

八百里秦川即关中平原、渭河平原,它南倚秦岭,北界北山,西起宝鸡峡,东至潼关,东西长约三百六十公里。

自古以来,这里风调雨顺,土地肥沃,农业发达,为历史上秦帝国的兴起奠定了强大基础,所以号称“八百里秦川”。

换句话说,控制了八百里秦川,就等于妥妥的有了帝王之基!

一个关中平原可以养活多少人?

刘曜不知道这个时空的关中平原可以养活多少人,但他记得后世西北三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养活了一亿人,而关中平原四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中了西北四分之一的人口!

这或许有很多原因,比如后世的亩产量比古代高、灌溉体系比古代优良、病虫害的防治比古代及时等等。

但毋庸置疑的是,关中平原土地肥沃,哪怕是在刘曜此时所处的时代,只要对关中平原加以管理,合理开发,养活近千万人绝对不是痴人说梦。

因为在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即公元2年,官方统计的数据显示,当时这片地区上生活着三百五十多万的人。

由于地方豪强有隐瞒人口的习惯,所以真实的人数应该不低于四百万!

刘曜若是能把关中平原经营好,必定可以在有生之年,让四百万翻一倍,达到八百万应该没有问题。

而且拿下长安,几乎没有耗费他什么力气。

他在没有抵达长安地区之前,就已经收到了京兆尹的归附信,而且写信用的纸,一看就是百姓集团联合几大富商生产的。

长安和洛阳一样,城中生活着许多大儒,可以算是士人的两个最大的大本营之一。

一本针对军方体系的《战争论》,一本针对思想学术的《夏学通略》,让刘曜成为了当代鸿儒!

加上宣传队利用说书、皮影戏等各种渠道、各种形式的推广与宣传,天下士人全都知道廉价的纸质书籍与汉语拼音乃是刘曜所发明。

就凭这两样,刘曜足以担得起“当世圣贤”的称呼!

汉语拼音让人识字更快,纸质书籍让知识的传遍更迅速,获取知识不在是富贵人家的特权。

可以说,积累了十年之后,刘曜的名望已经达到了天下第一的地步!

他当皇帝,在天下士人看来,那是天命所归,也是众望所归。

在广大因百姓集团而受益的老百姓看来,只有刘曜当皇帝,他们才能过上好日子。

总而言之,现在的刘曜比当年的王莽还要得人心。

王莽当年只是用他个人的德行折服了天下士人,若说治理地方百姓,让人们过上“小康”生活他真的不如刘曜。

刘曜治下的九郡一区,不说家家户户有余粮,至少十之七八的家庭不用为天灾而害怕。

让这样一位思想与行动都过硬的“当世圣贤”做皇帝,除非是植物人,否则是个正常人都会举双手赞成!

虽然刘曜集团顺利的得到了长安,但如何控制长安地区,才是重中之重。

刘曜以前计划过,所以倒不至于慌乱布置。

首先要让百姓军与当地百姓和谐相处,然后立即安插可信之人担任京兆尹令等民政官,完成对地方的控制,接着征集粮草和就地招兵。

至于百姓军,则留在长安修整两日后,全速东进洛阳。

从益州一路走来的百姓军倒不会给刘曜添乱,他就怕后来从各个地方招募和地方势力提供的新兵,可能会违反军纪而给长安百姓留下不好的印象。

人越是怕什么,往往就容易遇见什么。

刘曜与皇甫嵩等人正在议事,忽然接到贾小六禀告,董卓麾下的两个亲兵违反了军纪。

细问之下,刘曜得知违反军纪的两个人叫李傕(jue)、郭汜(si)。

刘曜自然是记得这两个人,这二位在原时空可是臭名昭著!

在原时空东汉末年的各种政治势力中,董卓集团是一个土匪色彩甚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贼窝。

这伙煞神如同癌细胞一样在东汉政权的内脏中生长肆虐,最终扼杀了东汉政权的活力,使之走向灭亡。

该集团中除了董卓这个十恶不赦的贼头外,还有几个贼子孽孙也相当有名,他们是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

尤其是李、郭二人,作为董卓的爱将和高足,肚里的贼汤坏水一点不比董卓少,为非作歹的能量比董卓也毫不逊色。

李、郭二人很早就是董卓手下的喽啰,郭汜少时还操练过盗马的营生。


状态提示:第29章长安易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