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十。
夜。
南阳郡。
鲁阳城外,段颎主帅大帐。
“恭喜大将军,今日一战而灭江夏刘焉,扫平天下反贼,指日可待!”
张鲁坐在末位,见其他将领都纷纷祝酒,他也站起来,表露了一下自己的存在感。
段颎捻须哈哈大笑,将手中酒尊的酒一饮而尽。
数日前,刘焉大军赶到南阳,杀了南阳太守,而后屯兵鲁阳,打算北上洛阳。
不曾想,在刘焉屯兵鲁阳的当夜,就被段颎派出的急行军先锋营给打了个突击战。
张鲁发觉朝廷正规军战斗力太强大,刘焉麾下组织的义军根本没办法与兵强马壮的正规军相抗衡,生出了投靠段颎的心思。
而且,段颎率领了四万人,刘焉的江夏军虽然号称八万,但真正具有战斗力的恐怕只有三万多人,可战之兵的人数上就少正规军一大截。
东汉的军制与后来的宋明不同,乃是临时征募青壮和集结地方郡县兵整合而成。
但秦汉时期民风彪悍,远非后世的宋明所能比。
就算是临时招募的青壮之战斗力,不见得就比宋明时期的正规军战斗力差,当然是不持兵器的情况下。
反观刘焉的江夏义军,人数虽然超过了三万,而且声势浩大,影响力很广。
实际上,粮草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江夏军,否则刘焉率兵杀死南阳太守后,也不会屯兵鲁阳。
张鲁是靠传播五斗米道起家,他所组织的青壮里面许多都是五斗米道的信徒,换句话讲刘焉麾下的人马之中,也有两大派系。
一大派系就是张鲁的五斗米道成员,另一大派系就是以刘焉和黄琬为主的江夏本土成员。
再加上刘焉原本就属于重亲轻外的性格,称王后愈发膨胀。
刘焉觉得自己扫平天下,匡扶社稷,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所以他对于张鲁的很多具有实际意义的建议,往往都是充耳不闻,进入了专行独断的状态。
但由于广大百姓渴望有宗亲起来匡扶天下,刘焉每过一处,特别喜欢找各种借口打击地方上的世宦家族与豪强,更是把豪强的土地分给百姓,因而得到了地方百姓的拥护。
于是许多手无寸铁的百姓,也表示愿意加入江夏军,效忠江夏王,跟随刘焉打天下。
刘焉自然是高兴万分,大手一挥就同意了那些百姓的恳求。
以各种借口打击地方势力,本就是张鲁极力反对的,而接纳毫无战斗经验的普通百姓进入军队,更是让张鲁对刘焉彻底失去了信心。
打下鲁阳城后,江夏军虽然号称八万,但这里面有近五万都是没有战斗经验的乌合之众,手中持有的兵器,大多数都是锄头之类的非军方制式武器。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刘焉又不能能变出来兵器,只能在打下一座县城后,再用县城武备库存放的兵器去武装新加入的士兵。
人数越来越多,每天消耗的粮草数量也越来越大。
以前三四万人,打下一座县城后,基本靠一个县城的粮草能够维持十天半月。
可随着江夏军人数的增加,一座县城的粮草只能满足大军数日的消耗,这就迫使刘焉不得不屯兵鲁阳,收集粮草,然后急速行军到洛阳,发动决战。
对于这个计策,张鲁原先是非常看好的,一旦他们收集到足够的粮草,再全速行军,在洛阳城背水一战,胜算基本上有七八成。
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张鲁才忍住内心各种对刘焉的不满,任劳任怨,跟随大军一路来到鲁阳。
但是,昨夜的一场突击战,打得江夏义军哭爹喊娘,令张鲁认清了现实!
那仅仅是先锋骑兵营发动的突击战,一个时辰的时间,杀死了江夏义军四千人,重伤义军八千人。
若非刘焉当机立断,派新兵营用人命去堆,又投入了三千人命,才重创段颎的先锋骑兵营,恐怕江夏军已经大败!
张鲁被段颎麾下的骑兵吓到了,他可不想死,加入义军是为了能当一个从龙功臣,而不是赶着送死。
那夜张鲁没有睡着,他思考了一夜,最终决定在事情不可为的时候,倒向段颎大军,好谋条活路。
次日一大早,也就是今天早上,段颎就率领近四万战兵浩浩荡荡杀到了鲁阳城外。
张鲁与刘焉站在城头上,当时他就被段颎麾下的骑兵营给吓得面无人色——身披重甲的骑兵恐怕不下于千人!
江夏军恐怕会大败!
这是张鲁当时的真实想法!
事实也证明了他的预测是正确的,骑兵这个兵种,在冷兵器时代,永远都是战场上的王牌兵种。
春秋战国世代,三千越甲可吞吴,可见甲士的战斗力有多强,更不用说带甲的骑兵!
当然,骑兵在山地丛林作战,会丧失其机动性的先天优势。
鲁阳是南阳郡下面的一个县,乃是平原地区。
刘焉需要用多少人的命,才能抵挡上千骑兵一个来回冲杀的?
这一点,不仅张鲁清楚,刘焉与他的表弟黄琬也很清楚。
战斗之惨烈,三言两语根本无法描述。
总之,最后的战斗,赢家是段颎一方。
鲁阳一战,刘焉中箭负伤,与黄琬率领心腹将领等万余人逃遁,江夏军主力部队损失过半,其余新兵选择了投降。
反观段颎这方的正规军,不过才死了近三千人,伤了六千多人。
此时段颎手下,扣除派出去追击刘焉败军的五千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