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说大不大说小不正是充当乡村农产劳动力的年龄段。要不是花一年时间培训后,便能尽快地在作坊里做工,拿到不菲的工钱,很多家庭是不会放人的。
长期培训,至少也是三年,对于商人们来说的确是不划算的买卖。而官办学校面对大批学生的补贴花费,导致财政支出的压力太大,目前的推行进度并不太让满意。
所以,学校要不要打造成盈利机构,一直是他在考虑的问题。
不盈利,就得国家政策补贴,路漫漫其修远兮。
万一把学校改成纯商业性质的盈利机构,的确可以大规模地普及育教事业,但随着人才供需比的降低,或许会慢慢产生“上学难,上学无用”的社会扭曲现象。
相对之下,还是比较倾向于放开商办学校的口子,毕竟这对于眼下识字普及率不高的时代来说是最快速的全民育教方法之一。
至于几十年后也许会产生的育教社会扭曲现象,再慢慢想办法解决就是,活人总不会让尿憋死的。
与两浙商会的陈会长从船坊聊到学校,话匣子打开的,耐心地把后世一些商办学校的制度讲解给他听,并且承诺官府给与一定的财政补贴,口头上答允了商办学校收取部分学费的建议。
对于陈家礼这个大商而言,能替主公办事是首当其次,开办学校不盈利无所谓,只要不亏钱甚至亏一点小钱钱他都是可以接受的。
主公提出的财政补贴和让学校自主收取一定费用,算是解决了“不太亏”的问题,至于如何从学校盈利,他还需要回去跟商会其他人讨论讨论。
他知道新式教学下长期培训出来的人才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不论进入那个行当,能发挥出来的价值都远超同龄人。
如今主公兴办学校和鼓励官商合营地开办公司和作坊,并且将部分军功配件产业下放给商人们来生产,这不由得让陈家礼考虑起建立自家“公司”研发人员班底的可行性。
适才主公也曾在酒桌上承诺,私营商人公司研发出来的技术是合法的,官署就算想获得,也必须通过墨师公会去运作。而且,涉及到国家层面的技术,官署还会以武装力量来保护私商的权益。
也就是说,官署不会阻止民间或者商人自主地去研发一些“赚大钱”的项目,更不会明强暗夺。
所以陈家礼马上就想到自己刚竞选获得的海洋运输船务公司,他是有资格建造商用运输船和为军方建造不超过三千料的武装炮舰。
很多东西他自己搞不懂,都是手下一帮专业人才在帮衬,比如炮位格局设计、桅杆风帆数目、如何减震炮弹后座力、如何平衡船体、流向鼓风度等等,这些人才都是军器监下拨来的技术人员所掌握的技术,只不过目前是归于陈氏远洋运输公司名下管理而已。
对于这帮子技术员,他真是当成大爷来伺候的,说话都温和气场,从不把自己当高高在上的员外“董事长”。这帮技术员成天在捣鼓怎么把更多的炮安装在船上,怎么造更大吃水量的炮船,怎么让船开的更快,这些东西他都有耳闻。
打从年前起,陈家礼就有过想自主招募船匠来研发的心思,只不过老船匠对于新式炮舰很多设计东西都不懂。比如后座力,排水量之类的词,还是第一次听说。
所以,他想自己单独开办一个海洋运输学校,不管是短期培训能既时上手的船工匠人,还是长期培养研发船舶技术员,都是不错的投资项目。
而刚才,主公也一口答应下来,会从军器监的船舶设计署里调派一批专业技术员来帮他完成学校的师资建设。
而这,也让陈家礼下定了开办船舶学校的决心,提出炮舰建造的同时,也同意接受内务署的人员进驻船坊里监督和防护炮舰制造技术外泄。
想吃军器监的军工订单,必然会受到朝廷的监督,陈家礼有这个心理准备,因此也并不是太在意。
同时,这也是第一次把炮舰建造的订单下发给官商合营的船坊,尽管只是四艘三千料能搭载十四门各式口径的炮舰,但也能给军器监名下的官营船坊一些压力了。
至于第一所商主官辅的船舶学校,也大方直言让出了学校管理权,保留监察权,把船舶学校划分到育教总署名下的特殊校坊类。
不管怎么说,先以陈氏集团这个大商开办船舶学校为案例吧,最多一两年就能见到成效。若是效果好,再大规模普及也不迟,若是效果不好,也损失不了多少。
打算以这个船舶学校为试点,短期培养船匠、水手为主学员补贴政策,长期培养船舶设计人才财账补贴兼学员收费政策。他也答应海军总署会优先对学校的长期结业学生进行分配和选拔,算是给陈家礼吃了一颗定心丸。
短期培训的学员足以给陈氏集团自用了,长期培训的学员则享受被选拔进公职技术员的优势。尤其是后者,是官商高级合作的一个典型育教案例,所以收取学费还算合理。
另外,这件事还可以跟墨师公会挂上关系,船舶技术员也属于墨家之学,出类拔萃者也拥有享受墨师奖学金的权利,并不单单只限于官办学校。
其实脑海里还盘桓着另一个普及教育的办法,就是把科举这种选拔公职人员的制度尽快落实到新式育教政策中,打破现在从宋朝廷旧体制中挖掘人才的现状。
这个计划,要等到北上战略成功后他登基称帝,才能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