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让秦飞百思不得其解了,屯田制明显就是多劳多得制度,为什么老百姓宁愿挨饿,也不愿勤劳致富呢?
是因为懒惰吗?到也不像,因为在他的招工启事下,老百姓都是积极报名的。
而且世家大族把控着大多数土地,也都是顾雍大量百姓耕作的。
想到世家大族那些蛀虫,秦飞不由得又是一阵牙根发痒。
在秦飞疯狂屯田的时候发现,这些蛀虫居然把黄巾之乱后,绝大多数的肥沃无主土地堂而皇之的据为己有。
百姓的事情先放一放,这些蛀虫的问题秦飞必须要先解决掉了。
疯狂屯田的秦飞,终于疯狂的第一次把手伸向了世族豪强。
秦飞也是中规中矩的按着章程办事,没有乱来。他令田丰率人重新审核地契。
有地契的土地仍然归士族所有,没有地契的土地就不用多说了,全部充公。
这样一来合情合理,世家大族也说不出什么来。在两万郡兵的震慑下乖乖的吐出了国有土地。
如此一来秦飞可谓是大获丰收,这次收获的土地够秦飞疯狂屯田数年的收益不说,关键是肥沃。
武都北邻西凉,可以说也算是半个苦寒之地了。适合耕种的土地并不多。
多是些黄沙地与草原。反倒是更适合牧民生存。解决了蛀虫问题后,就要解决老百姓不思进取的问题了。
在秦飞亲自微服私访了解民生之后,总结的结论是。主要原因还是老百姓太悲观了。
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财富就会被抢走。
兵荒马乱的年月,百姓的安危根本就得不到丝毫保障。匪祸,乱军,甚至是政府军。随时都有可能把手伸向老百姓。
比如现在的董卓,明明是官军。却一直没有停止对百姓的掠夺。
甚至很多军队,犒赏军士的赏赐就是可以肆意掠夺老百姓。
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维持温饱已然是奢望,何况是让他们去辛辛苦苦积累财富?
既然再多的钱粮最后一样都是会被掠夺走,索性在秦飞开展屯田的时候,囤积一块足够糊口的土地足矣。
他们之所以能够接受秦飞的招工,完全是因为他们把自己当成了秦飞的佃户。
相对而言那些世家大族圈养的佃户还是比较安稳的,他们每日给那些豪族种田其他不管。
一般情况下即使有兵祸,也不会对世家大族下手。一旦下手了,绝对是一方霸主级别的大势力。
那样的势力也是看不上一穷二白的佃户那点资产的。所以在乱世,老百姓还是希望能够依靠一些大势力而生存下去。
想到这里秦飞不由得内心一阵发苦,战乱年代最苦的还是老百姓。
后世一提及历史,总是会说某某场大战多么的波澜壮阔,死了多少兵力。
其实死掉的那些兵力,跟死掉的老百姓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比如现在的三国时期,不过只有三大战役最出名。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也就是火烧连营。
三场战役加起来死亡人数不会超过百万之数,但是老百姓的死伤人数却是数千万之多。
三国前的东汉汉桓帝永寿二年(156年),统一的东汉有人口6856人。
而三国归晋后,统计一口的时候全国只剩下了3863人。
这一千六百万人,还是多年休养生息后的结果,在三国后期的时候不足千万。
当然,这些都是登记在册的纳税人口。如果把一些不在册的也加进来,汉桓帝年间应该有将近八千万人。
三国时期也一样,魏国在册四百多万,蜀国不过才接近百万。吴国二百多万。这些都是纳税人口。
总人口的话魏国差不多有六百多万,吴国四百多万。蜀国也有将近四百万,只不过蜀汉政权对益州的统治力有限,众多当地土著不在统计人口之内。
就拿登记在册的人口而言,汉桓帝时期的五千六百万,到三国后期的七百万人口。
这是一个怎样的比例?可以说活下来的只有零头而已。可见战争对老百姓的伤害有多么巨大。
各路霸主都以屠城来彰显自己的威慑力。老百姓招谁惹谁了?
曹操老爹死在了徐州,结果曹操一怒之下开始大肆在徐州屠城。
一时间哀嚎遍野,老百姓尸骨成山血流成河,徐州境内一派千里无人烟的悲凉之景。
你爹死跟徐州老百姓有个毛的关系?就因为死在了徐州?那你爹还是死在华夏了呢,你把中国人全杀了?
秦飞是越想越苦涩,越想越气愤。心里暗暗发狠,有朝一日曹操落在自己手里定将其抄家灭族,曹氏满门一个不留。
杀人者人恒杀之,既然你喜欢杀,那就给你杀个够。
令秦飞感到庆幸的是,现在战乱还没有彻底爆发。他现在不过一郡之地还能有近四十万人。
要知道,到三国后期。整个蜀国在册人口不过不足百万。
如今战乱未起,大汉人口基数还是很大的,秦飞想要发展人口还是比较容易的。他现在差的,只是一把开启宝藏的钥匙而已。
这把钥匙就是,为什么可以养活十四亿人口的土地,生活几千万人却还要饿死?
现在秦飞心中已经大致有了些眉目,首先是农业科技,以及高产的作物品种是现在比不了的。
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老百姓没有斗志,对于未来根本不抱希望。
多种原因导致老百姓意志消沉,其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