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相魏>二百三十四、误判

此时,李信面临这一个困局。

如果李信坚守重泉的话,庞癝很有可能会绕过重泉,进攻重泉西侧的城邑甚至栎阳。

可如果李信撤军的话,那便意味着魏军在洛水西岸彻底站稳脚跟。

以后,除非能够大败魏军,否则根本就无法赶走魏军了。

而按照之前李斯的计策,嬴政下令李信从重泉撤至栎阳。而栎阳,距离咸阳也就百余里的距离。

虽说此时秦国已经将国都从咸阳迁往了雍城。

可对秦国而言,咸阳依旧是秦国最重要的城池,秦国君臣仍旧在这里处理公务,往雍城迁移的,不过是物质以及不必要的行政部门而已。

上至秦王嬴政、国相李斯,下至贩夫走卒,仍旧呆在咸阳。当然,嬴政后宫的妃子及一众大臣的家眷已经被迁往了雍城。

三(日ri)后,李信率领十万大军从重泉城出发,向西赶往栎阳。

而李信的这一举动,意味着秦国彻底放弃了洛水西岸的上百里土地。

在李信从重泉撤退的那一刻,魏国一众将领纷纷请战,誓要将李信的十万大军歼灭在洛水西岸。

而庞癝则力排众议,在李信撤退这一路上,并未对其发动过一次进攻。

庞癝麾下的一众将领十分不解,纷纷问其原有,庞癝没有回答。

一众将领不知道,但庞癝本人心中却十分明白,魏国国内储备的粮草已然不多。

不要以为魏国富有,粮草就十分充足。

其实,魏国府库中的粮草是十分充足,可也经不起数十万大军的连年消耗。

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粮食的产量并不高,虽然庞癝已经大力改革农具,可所起到的作用依旧有限。再加上这些年来,战事一直从未停歇,虽然经过战争,魏国的领土扩张了近一倍,可新占领的领土中,无论是河西还是晋阳、灵寿、燕地,都经历的战火的荼毒,故而魏国要给这些新占据的土地免税,让其恢复民生,更要收揽那里的民心。甚至,好要向一些被战争破坏严重的地方赈济灾民。

故而,魏国府库中的粮草便因此而消耗倍增。

也因此,一开始庞癝就不愿意打这一仗。

可秦国当时已经做出了与魏国决一死战的姿态,魏国也不能不有所表示,再加上蒙恬的横空出世,故而,庞癝才亲自指挥这一战。

但也紧紧如此而已。

对于现在关中地区的领土,魏国短时间内是没有占据的的。

不是不想占,而是怕消化不良。

但对于这些,军中一众将领是不明白也不理解的。

但即便不理解,在庞癝的命令下,这些将领也不得不乖乖服从。

而且,庞癝也不敢将国内粮草紧张的消息告知众人,一是怕将士们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军心动乱,二是怕秦国知道消息之后会和魏国进行长期对峙。

对于秦国的一举一动,庞癝都是知道的。他也知道秦国派上大夫姚贾偷偷前往楚国,想要与楚国商议联合伐魏之事。因为现在姚贾已经被魏国南阳郡守押送往了大梁,而通过尉缭书信中所说,庞癝自然是知道这一消息的。

庞癝想来,既然姚贾已经被魏国秘密扣押,那秦、楚两国密谋伐魏之事自然也就迎刃而解。

现在庞癝心中所想,乃是如何尽快结束与秦国的战争,以给魏国一些修养生息的时间。

当然,这只是说结束关中地区的战争,而不是巴蜀之地的战争。

在遥远的巴蜀,王翦麾下只有两万粮食,这一点粮草,魏国还是供应得起的。

再说,魏国如果连这一点粮草都无法供应,那魏国也就真的要完蛋了。

而与魏国的(情qg)形类似,秦国的粮草也不是那么充足,可这却耐不住秦国向治下的百姓屡屡征粮。

要不你看看洛水西岸附近的百姓,都是一个个面黄肌瘦的。

魏国,亦或是说庞癝就下不了秦国这般的决心。

一是因为相比较秦国,魏国对百姓的政策一向比较宽松,每年的税赋都是按照律法来进行的。

二是因为庞癝的心还没有那么的狠,看不得魏国百姓忍饥挨饿。

如果庞癝咬咬牙狠一下心,不说可以征收百万大军一年的口粮,河西这三十万大军这几个月的口粮还是够的。

但庞癝却没有这么做,因为庞癝明白,眼下魏国国内虽然还算安定,可这也只是一个表象而已。

国土大了,什么样的事(情qg)都会遇到,就好比现在,每年,魏国都有郡县受到或大或小的自然灾害。再加上北面的匈奴已经恢复元气,庞癝不得不注意恢复过来的匈奴是否会有寇边之意。

也是因此,庞癝方才命王贲率十万人马驻扎于雁门,为的就是防范匈奴。

如果不做防范的话,万一匈奴突然南下,而魏国腹地又远离雁门数千里,到时候只怕魏国连反应的机会都没有。

再说秦国这边,当蒙恬率军将张耳的十万大军驱逐回函谷关之后没两天,就收到了嬴政的命令。

嬴政令蒙恬率麾下二十万人马赶往栎阳与李信合兵一处,来防范庞癝接下来有可能的突然袭击。

栎阳距离咸阳不过百余里的距离,嬴政不得不防范庞癝,故而才下了这个命令。

可让秦国君臣奇怪的是,在李信从重泉赶往栎阳这一路上,庞癝并未派兵攻打秦军。而且更奇怪的是,当蒙恬率兵赶到栎阳之时,庞癝已经率师退回洛水以东,放弃了频阳、重泉等洛水以西的所


状态提示:二百三十四、误判--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