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相魏>一百八十六、飘忽不定的刘季

大梁城内,当庞癝听到王翦安全到达河东的消息之后,大喜不已。

不过庞癝心里还是有些担忧:张良已经杳无音讯多日了!

这使得庞癝担心张良是不是遭到了什么不测,亦或是被秦国给抓了起来。

不过很快这个猜测便彻底烟消云散。

两日后,庞癝收到了张良的书信,说其已经安全到达了南阳,王翦的一众家眷全都安然无恙。

王翦的家眷虽然安然无恙,可张良及其手下的那些密探可就没有那么好了。

在躲过了秦军的追击之后,不料张良等人还是遇到了野兽,在与野兽搏斗的过程中,张良挂了彩,还有两名手下死在野兽口中,不过最终张良等人合力杀了野兽,这才最终到达南阳。

而此时,秦、赵两国六十万大军联合进攻魏国,如果再加上南面态度不明的楚国,三国大军联合起来有近百万人马。

而魏国呢?

满打满算魏国如今能够出动的人马也就六十万,本来与秦、赵两国的人马相当,可魏国却也不得不在淮南部署一部分军队防范楚国的突然袭击,这就使得魏国的军队有些捉襟见肘了。

不过好在,李牧突然被刺,王翦也离秦奔魏,如若不然的话,即便魏国有上百万大军,只怕也不是秦、赵两国的对手。

五日之后,王翦来到大梁。

魏王平带着一众文武亲自出城将王翦迎接入城,而后来到王宫之中。

魏王平当即便拜了王翦为上将军,顶替了原本的魏郊。魏郊虽然心中有些不忿,可在三公九卿的联合游说之下,最终还是妥协了。

王翦仆一上任,便率领三十万人马直奔邯郸而去。

原本,庞癝是打算先集结优势兵力先击败秦国,而后再调头向北抗击赵国的。可王翦却认为秦强而赵弱,如果一开始魏国就要和秦国血战的话,那么即便最后击败了秦国,只怕也是惨胜。而等到那时,魏国将不会再有多少优势的兵力前去抗击赵国以及在南面随时都有可能渡江北上的楚国了。

而反过来想,如若魏国用十到二十万的兵力分别驻守洛邑已经东面的成皋关的话,即便秦国有三十万大军,短时间内也无法攻克这两座坚城险关。

而利用这个时间,魏国便可以用优势兵力北上先行击败赵国,而后用全部兵力抗击秦国锐士。

更何况,如今刘季还率领着十万人马驻守在大河东面的昌城,这就使得赵国顾此失彼。赵国兵力共计三十万,如若在灵寿附近留守防范刘季的人马的话,那么司马尚手上的兵力便会不足。到时候魏国就是以三十万大军抗击赵国的二十万乃至更少的军队,这对魏国来说无疑胜算更大一些。

听了王翦的分析,庞癝等人深以为然。

而后便由还未亲政的魏王平下令,命刚刚上任的上将军王翦为主将北上抗击赵国。而张耳则带领着剩余的二十万人马驻守洛邑,防范秦国的进攻。

而在王翦北上之时,庞癝则修书一封,命人送给远在昌城的刘季,让其务必要在赵国腹心位置给搅一个天翻地覆,从而让司马尚无法全力进兵。

刘季得到命令之后,并未再渡河前往灵寿一代捣乱,而是转身向北顺流而下,前往了饶地,也就是如今的河间地区。

不同于早已有所防备的灵寿一带,赵国在饶地的防备极其空虚。刘季很快就占领了武遂、饶、高阳等地。

而后刘季又下令大军继续向北而行。

“将军,再往北行就是燕地了!”部下十分不解刘季为何要这么做,便提醒道。

刘季却笑道:“本将就是要拿下燕地,使得赵国三面受敌!”

“而且,燕地刚刚归附赵国不到两年,这里的民心只怕还算不得稳定,只要我大魏的军队一道,燕地定有无数仁人志士会相应我等防抗赵国。故而,只要我等到达了燕地,兵力只怕还会多出不少来!”

而此时的邯郸城下,王翦正率领着三十万人马与北面的赵国大军对峙。

司马尚几次派人前来城下挑战,王翦就是坚守不出。

之所以如此,王翦就是在等待刘季的消息。

一旦刘季占领了燕地,再从燕地一路南下,便可对赵国进行两面合围。而到了那时,司马尚肯定会焦急。而人一急便容易犯错误,而王翦就是在等待司马尚范错误的那一刻。

五天之后,邯郸城内的王翦收到了刘季攻克蓟城的消息,不由精神一震,命大军开始出城与赵军一战。

刘季在到达燕地之后,从易水下游的易城上岸,而后率军一路北上,先后占领临乐、方城等城邑,率大军直扑向蓟城。

蓟城城墙高大,且城内又有上万人马驻守,可以说短时间内刘季并无攻克蓟城的可能性。

可刘季的运气又偏偏很好,蓟城内有不少燕国的贵族后裔,对赵国灭燕之事耿耿于怀,故而便秘密联络城外的刘季,与之约定待晚上打开城门,引刘季大军入城之事。

待到晚上三更时分,城内的遗老联合起来进攻东门。

城内守军没有想到这些燕国遗老会突然来这么一下,猝不及防之下,蓟城东门被这些人成功打开。

早已在城外的刘季瞧见城门被缓缓打开,哪还敢停足?急忙率大军从东门进入城中。

因为被突然袭击的缘故,城内守军军心大乱,再加上兵力少的缘故,不到黎明时分,刘季便已全部控制住了蓟城。而后歇息了一天时间,刘季便又率大军向南进


状态提示:一百八十六、飘忽不定的刘季--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