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坐,工作要紧,不要分心。”我赶紧安抚大家,不要因为我个人而耽误了观察敌情。
掌声告一段落,所有人坐下,继续各自手中的工作。
北方大国的通讯卫星十分发达,由高空拍摄到的画面相当精细。现在,我看大屏幕上的影像,就像观看现场直播一般。
“为什么看不到我们的人?”冰夫人自言自语。
有人回答:“夫人,所有人都在屋内,两小时前联络过,大家为了安全起见,全都进入屋内,以避免室外有毒气体的侵害。不过,那是最后一次联络,后来的讯号就变得异常微弱,无法形成有效对话。”
“我和米扬科夫的对话很清晰,绝无中断。”冰夫人说。
“乌云对地面通讯器材构成了干扰,但米扬科夫和你的卫星电话例外。”我说。
“这些卫星电话——对了,政府最高层使用的电话都是由他主持定制的,原来这才是关键。”冰夫人点头。
在谈话期间,我没有转头去看冰夫人,而是一直盯着大屏幕。
乌云永远处于运动状态,不断幻化出各种图案,跟天空中的云朵一样。
我骤然觉得,乌云正在演变成一幅画。
乌云只有黑、白、灰三种颜色,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水墨画如出一辙。
在乌云中,我看到了鳞次栉比的亭台楼阁,半在天外,半在云中。
“看大屏幕,看看乌云正在变成什么?”我低声提醒冰夫人。
“是一幅画。”冰夫人果然聪颖,一瞥之下,就看懂了云图。
“是刻意展示给我们看的。”我说。
“是米扬科夫吗?”冰夫人问。
我缓缓摇头,但没有做直接的否定回答。
米扬科夫只是傀儡、代言人、中间人、媒介,真正操控那黑云的,是人类无法想象的自然界大人物。我们看到米扬科夫时,目光一定要直视那隐藏的大人物,说的每一句话,都得将自己的思想传递给那大人物,这才是明智之举。
冰夫人是间谍出身,太注重于“人”,而无法将眼界放大、将视线放远,总是以为自己在与米扬科夫对峙。实际上,米扬科夫可有可无,大战争爆发时,他很有可能变成第一只被巨人踩死的蚂蚁。
云图再变,如同一只巨幅的镜头由天空向地面推进,地上的一切迅速变得清晰。
“舞台,是一座舞台……舞台上有表演者……是盛会,是一场盛会……”我迅速分析眼中看到的情形,但只是在头脑中勾勒,没有告诉冰夫人。
云的变化无穷无尽,能够激发人的想象力,而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即使是看到同一块云,也会想起不同的东西。
我从云团想到舞台,再想到古舞台,想到电隼看到的幻觉,想到古舞台与敦煌莫高窟之间的联系。
刹那间,仿佛有一道光照亮了我眼前的路,突然明白,世界是一个整体,一个巨大的、有机的、统一的整体,国家和国界只是人为划分,根本不会对这个“整体性”造成实质的影响。
在远古时期,亚洲与美洲没什么区别,都是猛兽横行、河湖遍地,人类必须住在山洞里,靠着树根和野果生存。没有语言之前,人类通过简单的吆喝与手势来沟通,通过结绳记事来向下一代传递知识。
我想,在那个年代,人类的进化非常缓慢,即使住在地球的阴阳面的两个部落,都会保持近似的生产力、生存方式,差别极小,对世界的认知也同样肤浅。
“在敦煌发生的事同样发生在高加索山甚至是比利牛斯山……敦煌有莫高窟,南美有岩画,埃及有金字塔……这些远古遗迹想要表达的意思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告诫世人某些严重的问题,所以才会小心勾画、秘密传世……反弹琵琶图不具备唯一性,在世界的其它角落,一定有同样的遗迹留下来,它们想要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都是……都是……”我无法给自己联想到的东西下一个定义,也无法做出提纲挈领式的结论。
“那是古舞台吗?电隼曾经告诉我,他在古舞台看到的幻象非常真实,就好像看到了正在上演的舞剧。龙先生,这乌云和古舞台有什么关系?怎么会呈现出相同的一幕?”冰夫人同样困惑,但她的思想却无法继续深入,只是停留在“问”的阶段。
中国的医学讲究“望、闻、问、切”四字诀,我们同时在“望”一种变化,当她局限于“问”的时候,我已经进入了第四步,可以无限深入,切中主题。
这两者有着根本的区别,既是智商的差距,也是对人类未知命运把握上的差距。
“反弹琵琶图。”我低声回答。
这五个字,就是一切变化的尽头。
我相信,乌云最终幻化出的,一定是这幅困扰了中国画家、史学家、玄学家、考古学家、盗墓者的绝世名画——“反弹琵琶图”。
可以这样说,这幅画并不仅仅属于敦煌莫高窟,也不仅仅属于中国或者亚洲,更不属于历史上的某一个时代节点,而是具有全球共通性,是属于全人类的集体智慧、集体财产、集体预言。
读懂了它,就像读懂了《诸世纪》大预言一样,能够对人类未来的生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