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固然可能要变成兵力一比一的局面,可也只能打下去了,到时候右路这支部队就要迅速做出反应南下固城。
届时,右路这一支便要做阻击,而原本计划打小商丘之战的苦县、陈等地的部队就要会和主力打决战。
这既要看右路的部队攻击的情况,也要看对面诸侯联军们的反应。
已经引诱到这一步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若是对面能够未卜先知而不犯错,那也就只能打大商丘会战了。
…………
当天晚上,已经成为了骑兵师贰师长的庶俘芈等人接到了上面的命令,命令他们三天之内行军一百一十里,然后在一天之内解决掉戴城附近的敌军。
在那里补给之后迅速南下,解围承匡,加强承匡的防御。
这一百一十里不是地图上的距离,但也差不多。
车同轨之后,为今后作战的需求,宋地的耕地垄之间切好可以通行兵车、炮车。
当然对于农夫而言,这样有利于他们秋天收获的时候赶牛车马车,所以对于车轨的统一伴随着垄作和双辕车的普及,很快形成了一种不成文的规矩。
加之这里的道路不错,毕竟这里是墨家最为重视的菏水筑垒区的后方,道路状况良好加之如今无雨,三日行军一百一十里,而且又是在内线作战,并无问题。
斥候们将戴城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因为戴城本来就还在墨家手里,诸侯联军分兵围,但却没有攻下。
那里一共各有大约五千名齐军,正在挖掘围城的营垒,之前攻击了几次损失有些大,于是选择了围而不打。
庶俘芈所在的骑兵师的两个旅划归给他指挥,右翼军的主将是步兵师的师长,他从属于对方指挥,但却是右翼敌前军委会的一员。
会上,右翼的主将传达了一下上面的意图,很明确地表示道:“巨子的意思很明确。总结起来,就是戴城要稳、承匡要快。”
“三天时间,我们不能太快,要做好侦察和掩护。”
“但是一旦解了戴城之围,南下承匡一定要快。换言之,戴城一旦攻下,必须要要在两天之内解围承匡,不可耽搁。”
庶俘芈点点头,他已经可以理解这是为了什么,便建议道:“如果斥候的情报没错,承匡附近只有大约五千齐军。他们选择了围城的话,其实一旦解围了戴城,我们这两个旅的骑兵可以单独南下,迅速插到承匡城下。”
“他们既然选择了围城,必然对外面防备松懈,若是突然袭击,便有机会。”
“若是突袭不成,骑兵还可以黏住他们。一片平原遭遇了骑兵,他们只能选择就地结阵,不敢轻动。就算结阵后退,行军速度必慢。”
“到时候步兵也可以跟上,从而围歼之。”
“不过,要我说,基本上不太可能用到你们步兵,这种短距离的突袭,总归是我们骑兵的事。”
上面主帅的命令只是在某天攻下某地,却不可能告诉下面的人该怎么打。
就算是脱下下裳露出下面的东西把敌人吓跑也行,只要按时完成任务就好。
这种战前的讨论会就很重要,加之整个战略意图过于明显,庶俘芈也能够猜到上面的想法。
攻戴城,是要堵住联军从北面后撤的路,这个要等到解悬军主力接近商丘之后再开始攻击,不能太早。
攻承匡,则是要趁着敌人尚未反应过来之前占据中线,到时候联军是从北撤还是从南撤,在承匡的这些部队都可以做出反应。
若是北撤、韩军向上集结,则加入主力会战;若是南逃,汇合韩军回许,则要南下固城做阻击部队。
庶俘芈的想法得到了与会之人的支持,如果是正常行军的话,很可能承匡等地的齐军会听到风声。
到时候提前开溜,又要浪费一些时间,再一个可能加入到决战之中,那又多出来五千兵力。
敌方每少五千兵力,就意味着侧翼的更不稳固,也就意味着需要收缩战线,很可能打出来一个侧翼包抄的歼灭战,利用骑兵优势让诸侯拼凑起来的天子之师全都葬送在商丘附近。
一般来说,围城的话重心在内而不在外,所以庶俘芈所言的骑兵突袭踏营的想法极有可行性。
再者来说,守卫承匡的守备部队也都是得了墨家守城的真传,绝不会那么老实地就在城中固守,最起码出城偷袭、挖掘地道反击这样的事不会太少,绝不会被动地等着对方围城。
那样的话围城的五千兵力只是对内都捉襟见肘。
戴城距离承匡也不是太远,骑兵若是在戴城补给,可以迅速南下,甚至可能在承匡等地的齐军得到消息之前就先踏营。
略作讨论之后,便暂先这么议定下来。
次日一早,天刚亮,在这里隐蔽集结了好一阵的士兵们开始梳洗。
这里不是外线,而是在最富庶的菏水筑垒区之后,士兵们的后勤保障很充足,用不着像是在外线作战一样要经常吃炒面和干饼。
烧火做饭用多是木炭,早饭是熬煮的稠米粥和豆类。
吃过早饭后,士兵们便知道要开拨了,因为士兵委员会的人和司务长们在分发配给的蔗糖块和酒,这是大战之前的标配,属于额外的伙食补助。
“整理背包!”
军官们传达着命令,士兵们各自集结,司马长连长清点人数。
所有的病号全部交由督检部的内卫部队,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