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战国野心家>第二百三十三章 卫鞅与商於 上
,说不定各国还要趁着齐国病的机会先把齐国做掉。

虽说泗上那边多有学问传出,诸如存地失人和存人失地的区别,然而齐国的纵深和基层统治却不足以这么做,因为对齐国来说,存人失地可能意味着人没了、地也没了。

深知如今局面困难,秦君只好派人前去拜会齐相,以说清楚其中的利害。

最终选择前去做使者的,正是几年前入秦之后于吴起身边做中庶子、随着吴起重病垂老而被推荐到秦国中枢的年轻人卫鞅。

自从那年百家相会于泗上后,卫鞅就离开了宋地,带着一些同门来到了秦国。

尸佼和吴起有旧,通过尸佼的推荐,卫鞅入秦之后便在吴起身边出仕。

他喜好刑名之学,而且又是三晋刑罚治国体系影响下长大的,走的是西河学派的那一套。

吴起在秦国西陲搞的和在西河差不多,两方极为投契,加之卫鞅却有才能,很快便脱颖而出。

吴起在秦国西陲的政策,就是翻版的西河武卒制,因为秦国西陲很适合西河卒制度,打的也都是那些落后的游牧民部落。

但和在西河的制度又略有变化。

吴起将西河武卒制的经验一分为二,分为府兵和募兵两种制度。

在陇西、义渠、乌氏等地,遴选勇壮之辈,在边疆地区授予他们土地和马匹,免税免劳役,形成了一个个精壮悍勇之辈组成的村社。

这些村社之人不需要纳税、家人不需要服劳役,没有女人就去外面部落里抢、没人耕种土地就去外面部落里抓、缺乏土地马匹就去外面抢。

凭借从泗上传来的作物、耕种技术、火药等,这些人仍旧保持着农耕生活。

但是土地多、家里奴仆多,所以马匹也多,这些人是专职的军人世家,是府兵贵族。

征战的时候,他们一般作为骑兵,需要缴纳血税来代替他们的赋税。

这些骑兵骑术很好,但是纪律性很差,不过肉搏、突袭、偷袭、掩杀之类的技巧极佳。

而且因为火器、车营术的配合,往往一个一二百人的府兵村落,就能够打的周边的游牧部落逃亡,甚至有敢干的想要战功的,会有几个乡的村落联合在一起行动灭掉一些大部落抢夺马匹牛羊的事。

这种兵制使得秦国西陲的游牧压力锐减,但缺点就是这些村落时常会去抢劫一些前往极西之地贸易的商队,但因为秦国主要是公营贸易,所以影响也不是很大。

而除了这种兵制之外,还有十分严格的编户什伍制下的征兵制和募兵制。

在猪野泽等地,采取的是编户之下的征兵制,但凡年纪一到,必须从军服役。

什伍一组,共用耕牛,连坐刑法。

若是军中服役立下功,则可以提升为府兵卒,可以分配土地,可以免税。

军中军官,则都是一些贵族庶子组成,在那些叛墨主持的教育提下下接受过新式的教育。

各个城邑实行的都是这种征兵募兵制,而在偏远地区则实行类似府兵的军事贵族制。

依靠城邑的人口优势和征兵募兵的纪律优势,保证对那些府兵新贵的武力压制,同时在战争期间又能够拉出足够的轻骑兵。

卫鞅并不喜欢那种边疆的武卒制,但是对于城邑管辖的什伍征兵体系很擅长,他所学的尸佼的那些学术和西河的刑名之学在这里当真是如鱼得水,很快得到了施展的空间。

人要有能力,机会摆在眼前的时候才会脱颖而出。尸佼和吴起的关系,给了卫鞅一个机会,他也把握住了这个机会。

吴起曾说,西陲之事,若只是军事,凭借马镫火器车营的战术碾压,不过是五大夫之功,算不得什么惊天动地的功劳。

而最重要的,是打下来之后的统治,这才是可以使功超五大夫之上的关键。

这种思想之下,卫鞅所学也就得到了发挥。

吴起重病垂老的时候,也向秦君推荐了卫鞅。

秦君之前就知道此人,因为任免官员皆由君命,而且之前也有功勋,治下虽不富庶但是民众守法。

推荐之后,深入交谈,秦君也认可了卫鞅的才能。


状态提示:第二百三十三章 卫鞅与商於 上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