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四本漫画都已经决定了。就要考虑一下画王的发行问题了。因为有星辰日报的销售渠道,雷卫东只需要考虑画王的本身问题了。
现在香港杂志一般都是每周发行才一本,但也有的是每周发行两本,而对雷卫东来说,画王这样的漫画如果一周一本的话,有些浪费。每周两本的话可以说正好,不过定价是一个大问题。太贵的话会导致销量急跌的。毕竟漫画的主要面向客户还是以青少年为主,价格太贵的话肯定销售不起。
因为是四本漫画一起上的原因,雷卫东准备每本画王加目录、封皮封面一律五十一页,每个漫画十二页,封皮一律采用彩色印刷。采用纸,零售价4元,批发价35元。这个价格比目前香港最受欢迎的漫画龙虎门也就贵一点,但页数也要多很多。
而且每周每个漫画二十四页在发行单行本的时候也可以算一回,这么大的量以普通漫画师的绘画速度也可以完成。
根据雷卫东的定价,画王每周两本,一共才8块,对于那些漫画迷来说还能承受。完全可以刺激销量,而且因为漫画吸引人,一本画王其实一天就能看完,慢点的两天也能看完,空出一两天,又能掉起消费者的胃口,又没让他们等急失去耐性。
不过每周发行两本画王的话,编剧肯定需要不少,即使是采用流水线式漫画方式,每本漫画最低配置也要1个主编,3个助手也需要16个人才行,再加上其他一些打杂人员,漫画社最少需要二十个人画漫画才行。
不过还好,现在漫画行业不景气才两年,有许多漫画家刚转行不久,还能招回来。如果到了80年代,因为漫画行业没落的太久,就是想找到足够的漫画家都很难。
要不然黄玉郎也不会为了增加速率,产生了流水线式漫画。
流水线式的漫画虽然速度快,但弊端也多,请个编辑撰写剧本,专人上色,专人勾线,一个主笔等等这样漫画产量多,但也意味着这个漫画和快餐没区别了,更别奢求这里面会有好的创意和代表作者的个性元素了,其实这种模式分工明确,漫画家已经成为上班族一样的存在,每天像工人一样进行量产,而不是质产,可以说身为漫画家走到这步绝对不是自愿的,这也是为什么到了90年代后香港漫画就没有创新,反而以以改编的漫画版为主了。
不过对现在雷卫东来说,流水线式的漫画方式是最好的了,因为雷卫东现在是圈钱为主,是为了最短的时间内把那些经典漫画画出来,速度是第一位,创意的话雷卫东手里太多了。
当然雷卫东也考虑到,如果小米漫画社想进一步发展壮大,决不能仅仅靠雷卫东指点几本漫画就可以的,必须有强大的造血机制,进入良性循环才可以。
在画王火爆以后,为了以后考虑,雷卫东会在价格稍微涨一点的基础上把让画王扩版,从五十一页扩从到七八十页的样子,多出来的地方一部分留给广告,另一部分就进行原创的征稿,高薪吸引各地优秀的漫画漫画家投稿。
然后每期都进行投票,让读者决定征集来的漫画的去留,受读者欢迎的漫画就留下,不欢迎的不管你有多大关系都要下架。
这样的做的好处就是能培养漫画社的后备力量,毕竟雷卫东的精力有限,虽然脑海里有无数经典漫画但都是无根之水,雷卫东就是能支撑小米漫画社五年甚至十年的发展,那十年以后呢,更别说雷卫东记得少女漫画就那几本。
至于说能不能培养出漫画社的后备力量,雷卫东一点也不担心,香港虽然人不多,可选择性小,但内地可是人才济济,十亿人口要什么人才没有,关键是你的培育,不说别的,就说前世的在漫画迷中影响巨大的画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