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被方桢和孙艺珍刚才的精彩合作冲击到了,本该和方桢有着更好合作状态的女主演河智苑也更要强起来,竟然主动表示不需要劳烦方桢和孙艺珍再继续场外配戏,声称她已经找到了这场戏中自己该有的表演状态。
结果,一众人就那么看着河智苑二话不说地走了一遍戏,然后在导演金明石的同意下开始了正式拍摄。
当然,金明石导演也不是想着要给河智苑一个面子,或是顾忌其双料影后的身份才同意正式拍摄。
他之所以同意,是因为河智苑的表演在她这儿确实是过关了。
其实,他的本意也不是让河智苑真的在正式拍摄时开着场外的另一出戏然后引起共鸣。
毕竟。
戏在眼前或是咫尺可触,终归是要差点意思。
戏在心中,才是上上之选,
而这……
就是所谓的戏感了。
不过,这倒不是说河智苑的戏感比孙艺珍和方桢要差。
而是,戏和戏的难度本来就是不一样的。
这个难度,有时候来自于戏本身,有时候来自演员自己,还有时候来自于外界。
河智苑能在多次ng后重新找回自己的状态,将尹孝美的这段戏顺利拍完,她应该也会因此对尹孝美这个角色产生更深的理解与认识,收获不少吧。
“孙艺珍这次过来,真是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啊。”
导演金明石不由感慨一句。
只可惜孙艺珍这次过来只是探个班,并不是真的作为这部戏的参演者加入其中。
但金明石想,以后会有机会的。
优秀的演员,虽然或许会错过很多部优秀的戏,但早晚会用一部戏将自己优秀的一面展现出来。
这种优秀,可能是单独性的表演,也可能是共通性的合作,更可能是其在一部戏起到的作用。
其实,俄国著名戏剧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创立的斯坦尼体系中所提出的“最高任务”——那一出戏,一场戏的意义。
不就恰恰决定了演员所要塑造的那个角色那么角色在一部戏中应起的作用么?
所以,演员若是明白自己这个角色在戏中的作用,其实也就是紧扣着斯坦尼体系中的最高任务,有一个不错的表演状态了。
不过……说起斯坦尼体系来……
金明石导演的目光不由移向方桢。
在他看来,方桢是妥妥的“斯派”,也就是所谓的“体验派演员”。
就像斯坦尼所说那样……
学习生活、观察生活、倾听生活、热爱生活。每次演出时也预先深入研究过人物形象的生活逻辑,重新创造其生动的有机过程。
不是模仿形象,而是成为形象、生活在形象之中,并努力在这一创造过程中有真正的体验。
正如斯坦尼那句训导——
从自我出发,进入角色,要想他所想,爱他所爱,恨他所恨,行他所行,这就是我们要做的。
不过想想也是呢,方桢怎么会不是“斯派”。
金明石记得他在了解方桢资料的时候在其中看到方桢的座右铭是斯坦尼的名言——
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最喜爱的书籍是斯坦尼的经典著作——
《演员的自我修养》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不是斯派呢?不是体验派演员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