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情况就是如此。
走到了这一步,孙传庭想到了很多,他甚至仔细回忆了一个多月时间征伐的所有细节,应该说整个的作战过程,没有出现太大的偏差,指挥方面也没有太多的问题,但还是存在重大的失误和遗憾,当初如果横下一条心,首先剿灭进入陕西境内的那十万流寇,大军就不可能被困在潼关了,至于说进入河南境内作战,最为重大的损失就是战车营。
一直以来,孙传庭没有给皇上和朝廷写去奏折,他的内心憋着一股气。
当初他跟随前任五省总督熊文灿,打的李自成毫无还手之力,如果还给他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能够保证彻底剿灭李自成了,可惜的是,后金鞑子突然进入中原。
尔后,孙传庭与前任内阁大臣、兵部尚书杨嗣昌之间出现了,矛盾,遭遇到杨嗣昌毫不留情的打压,差一点就丢失了性命。
杨嗣昌、熊文灿等人都作古了,包括前任五省总督洪承畴,也被投入到大牢之中,这些人都是大明朝廷文武双全之人,为什么就打不败区区的流寇。
原因多种多样,当然也有流寇不断壮大起来的因素,但朝中文武大臣之间的内讧,各地巡抚之间的意见不同意,不能够协调一致,以及朝廷无端的猜疑与插手,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孙传庭很想将这些心头的抱怨都写进奏折里面去,不过理智告诉他们不能这么做。
孙传庭的内心,还残存着一丝的希望,麾下军士的士气正旺,都在期盼着能够打败李自成,早些回到陕西去,攻打潼关东门的战斗,秦军和延绥边军军士并未完全施展出来,这让军士的内心更加的憋屈,他们需要一个机会来证明自身。
此番与李自成的对决,就是军士最好的机会。
秦军和延绥边军军士的骁勇和悍不畏死,孙传庭看在眼里,他要为这些军士说一说话了,如果没有这些军士的支撑,大军早就垮掉了。
给皇上和朝廷写去的奏折,当下可能没有多大的作用,但是能够为今后做好铺垫,如果此战能够打败李自成,那么大军就有机会从容的撤回到陕西去,今后该选择什么时候与李自成作战,如何的稳定中原的局势,孙传庭就可以做主,不必听从皇上和朝廷的安排。
孙传庭还想到了登莱新军。
登莱新军的强悍,孙传庭早有耳闻,张献忠被打的从南直隶迅速撤离到湖广一带,就是因为惧怕登莱新军,而且登莱新军控制了山东一带之后,李自成压根不往山东一带扩展。
更加关键的是,大明的军队历来都存在恐金症,可登莱新军好像是后金鞑子的克星,吴宗睿率领登莱新军镇守辽东之后,后金鞑子很快变得老实,不敢随意进入中原作乱了。
可惜的是,皇上和朝廷不一定能够调遣吴宗睿和登莱新军。
拿起笔的时候,孙传庭无奈的摇头。
。。。
半个时辰之后,五名斥候进入了临时中军帐。
孙传庭将手中的信函交给了他们。
“这是本官写给皇上和朝廷的奏折,不管你们想什么办法,也要将奏折送到京城去,若是你们被流寇包围,实在无法逃脱,那就销毁这份奏折,你们记住,奏折决不能落在流寇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