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穿越重生>穿越大宋之我想做好人>第一百七十三章大宋的真实目的

提出这样的互助基金的方式,实际上还只是一个幌子,因为后面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颁布,那就是希望这些部落,能够慢慢的去接受大宋的统治。。

当然从目前来说,这种统治只是名义上的,对他们的要求也基本上没有,只要在名义上能够承认,大宋对他们的统治地位就行了。

在对外的时候,他们将以大宋马首是瞻,如果他们想继续保留在大宋内,得到的一切的利益,就必须要接受这样的代价,而对于各个部落来说,这基本上没有任何的代价,真的就只不过是一个名义而已。

大宋会给每个部落的首领,颁发一定的官职,当然这都只是虚职,没有任何的权利,他们仍然还做着他们的部落首领,管着他们自己的部落,能够在部落里享受最大的权利。

这样看似对部落而言,没有任何损失,实际上却并非如此,至少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么容易。

比如说这部落里面主要的精壮年男性都走了,部落的安全就必须要依靠部落联盟的方式来实现,之后部落之间的联系,会因为之前对立关系的缓和,慢慢的变得缓和起来,之后什么会出现部落见自然合并的现象,这本来就是一种连环套,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部落大部分的人走了之后,虽说粮食的压力小了,但是部落的人口不可避免的下降了,在人口少了之后,就算是有某些人居心叵测,对于大宋依然充满敌意,那又怎么样,他们手里没有足够的人马,难道想要用几十人来进攻大宋吗?傻子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而且就算有人可以发动叛乱,但是他们的部落之中,有很多人就在大宋手里,而且还是部落最为精锐的一批人,这些人就是大宋的人质,而且是最为釜底抽薪的人质。

叛乱的人如果不是傻子,就一定会想到这些,部落里面主要的人物的家人,相当于都在大宋的手里,谁会和他们一起对大宋不利,那不就是代表把自己的亲人往火坑里推。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大宋征兵之后,对于大宋本身的安全都是好事情,不但能够消除内部的隐患,还能够用这些力量来面对外敌入侵,一石二鸟,美滋滋。

除此之外,部落人口数变少了,确实是减小了部落里面的粮食压力,而且从表面上来看,大宋还做好人,帮助各个部落发展农业技术。

但是刚刚说过,第一这种技术只不过是对,他们现在原始的刀耕火种,靠天吃饭的一种补充,是一种非常低端的农业改进,而不是变革。

其次因为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因为劳动力的不足,可以限制这些不落的发展。

就算是他们得到了相对比较先进的技术之后,真的就像他们想的那样,可以不断的去开垦新的土地,之后获得更多的粮食,养活更多的人口,不断的壮大自己的部落了吗?

根本就不是这样的,劳动力不足已经限制了一切,没有人来耕作,就算是他们拿着袁农平的最先进的种子和种植技术,也一样歇菜,绝对达不到他们的想法。

大宋这边有很多人,甚至有翰林院的学子联名上书,反对将农业技术交给周围的各个部落势力,但是朝堂之上的大部分的官员们,却对此事表示默许,或许他们都看懂了这一层意思,又或许只是看到别人不说话,自己也应该闭嘴。

所有这次前来蓝古部落的部落首领,他们所在的部落,在地域上相对比较分散,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点。

将这些部落所在的地方联系在一起,这一地域几乎涵盖了现在大部分的湖南、两广、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地区。

诸位看官试想一下,这一地区是什么地方?

湖南杨幺起义,加上一个不懂事的孔彦舟跟着瞎参合,朝廷已经是头痛不已了。

两广稍微好一些,因为这里现在依然还算是朝廷不重视的穷山恶水,标准的流放之地。

江西和福建那可是之前叛乱不断的地方,已经因为战乱,民不聊生,如果不是因为各种经济恢复计划和政策,将会和历史上一样,不断地出现各种大小叛乱,拖住大宋的后腿。

正是因为这一带的局势,对于大宋来说是紧张的,所以这些部落对于大宋各个地方的意义就体现出来了。

如果说这些部落能够在大宋的统治之下不闹事,做一个听话的乖宝宝,大宋真的就可以烧高香,并且只注意北面的各种情况了。

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就是这么个道理,要知道在面对一个强大敌人的时候,背后有人掣肘是非常难受的。

金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强势面对大宋的时候,忽然背后被蒙古诸部落所牵制,如果不去镇压,自己的地盘就会丢失殆尽,如果前去征讨,去的人少了会被对方包了饺子,如果去得多,又会严重影响和大宋之间的交战,甚至国内的经济环境也极为糟糕,这就是现在金国面临的困境。

大宋每年会向金国提供十万两白影和五万匹绢作为岁贡,对于大宋经济来说,这算不上什么,是绝对可以接受的,就算是翻一倍,也只是九年之一毛,但是金国却急需这笔财富。

就比如说上一年的时候,金国三次派遣使臣,而且态度极为卑微,就是为了让大宋在十二月之前,将岁贡送到金国,以缓解金国的燃眉之急,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当时赵构强硬了一把,准备说拖到一月份再给,最后作为使者之一的韩常,这是完颜宗弼身边的爱


状态提示:第一百七十三章大宋的真实目的--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