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三国幼麟传>第五十章 力劝法正

法正看了看马钧,问道:“余自少年离家,至今已有二十余载。德衡既从扶风而来,可知扶风近况如何?”

马钧一听,这个问题正好是昨天准备过的,当下朗朗道:“自当年羌人作乱三辅之地,到董卓为乱,又逢曹操马超争夺关中,眼下已是十室九空……”

他本就是当地人士,所讲事物皆是亲身见闻,昨日又经过姜维提醒,做了细心准备,故而此刻将家乡现状娓娓道来,竟然丝毫没有口吃之象。

法正听得入神,叹道:“家乡父老苦征战久矣……”许是思家心切,黯然神思,牵动了气息,他说完这句话忽然“咳咳”大声咳嗽起来,好半晌方歇。

姜维关切道:“尚书令日理万机,须好生保养身子才是。”

法正笑了笑:“陈年旧疾,不妨事的。”他拿手帕抹了抹嘴巴,又问:“德衡平日读些什么书?”

“草民在家时《诗》、《易》二经均有涉猎,不过主修《尚书》为主。”

“哦?是哪家的《尚书》?”

“回尚书令,是祖上传下的《欧阳氏尚书》。”

法正捻须道:“济南伏生传《尚书》,授济南张生及欧阳生,欧阳生授同郡儿宽,宽授欧阳生之子,代代相传,至曾孙欧阳高,乃为尚书欧阳氏学。此经非亲友不传,非书香世家不授,你能主攻此经,足见家学渊源。”

马钧忙道不敢。

法正围绕了《尚书》接连问了几个问题。言归到学问本身,马钧打起精神,都能一一应答。

法正十分满意,眼前这位年轻的老乡确实满腹诗书,只是他也察觉到马钧一讲到紧要关口,就微微有些口吃。

不过他既有心提携,这些瑕疵也就不值一提了。他略一沉思,缓缓道:“眼下蜀中研习《尚书》之士不多,朝中尚缺一位教习《尚书》的博士,德衡可愿屈就?”

教习《尚书》的博士属于五经博士之一,属于学官,虽然并非高管显爵,好在胜在清贵。更为难得的是,如此一来,马钧在身份上就完成了从民到官的转变。

马钧喜不自禁,他微微一瞥姜维,见他也是微不可见得点了点头,当下翻身离座,大礼拜谢道:“草民多谢尚书令提携。”

法正道:“间拔人才,本就是余分内之事,无须客气。只是诸葛孔明眼下代行大司马府事,此事需他用印签押。余休书一封,你二人将此信交于孔明,他自当明了。”

蜀汉主抓人事的是刘备,但刘备主要负责高级官员的升迁任命。类似五经博士这样的低级官员,只需法正推荐,诸葛亮复验一番便算走完程序了。

法正才思敏捷,一封书信顷刻间挥毫而就。马钧接过墨迹未干的信笺,又是一番感恩戴德。

眼见正事了结,法正抿了口茶水,似不经意问道:“伯约,德衡,我等皆出自关中、陇西一带,你们可知蜀人管我等叫什么吗?”

姜维道:“可是东州人吗?”

“不错,这‘东州’一词本意为益州以东,也贬指外地人士。仅从这一字,足可见蜀中世家排外之心尤甚矣。”

姜维笑道:“不过尚书令屡献奇策,深受主公信任,乃是当朝大员;李辅汉(李严官职辅汉将军)文武双全,出镇南中;孟宜都(孟达官职宜都太守)豪取房陵,功勋卓著,皆一时之杰也。”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姜维所提的这几人,皆是东州派中的实权人物,在蜀汉朝廷中也是举足轻重。他这番话果然引得法正哈哈大笑。

“既我等皆为东州之人,伯约,德衡,但有闲暇,径直来余府上便是。”

法正这番话说得露骨,意思是你们是关中、陇西人,自然也是我东州派的人,日后就跟着我法正法孝直混吧。

姜维见他心情大好,遂试问道:“不知尚书令,如何看待前将军水淹七军一事?”

法正心中一紧,眼前这个少年初来乍到,却不知为何打听这等机密之事。他收起笑容,反问道:“伯约可知前将军攻打襄樊的初衷吗?”

姜维微微一笑,走到法正跟前,他拿手指沾了沾茶杯,以指当笔,以水做墨,粗粗几笔,就在案几上画出荆州的轮廓。他又在图中点了几点。

“尚书令且看此图。汉中大战前后,主公派少将军(刘封)、孟太守(孟达)取了上庸之地,此地往西是汉中,往东是襄阳,往南是南郡。我国得上庸,则汉中、南郡连成一片,只需一心应付北面之敌便是。

若曹魏得之,则于我国而言,形势大变。上庸犹如插入我国腹心之利刃,将汉中、南郡两地割裂,两地俱是腹背受敌,而且从此荆、益二州通道只剩永安、秭归、宜都一线,不仅往来不畅,守土所需兵将钱粮,亦将倍于前矣。

而上庸之险,在于襄阳。从襄阳发兵至上庸,五日可至。故欲守汉中、南郡则必保上庸,欲保上庸则必取襄阳。

故末将判断,此正是前将军发动襄樊大战之情由也!”

法正闻言,胸中巨震。

姜维所说的,正是此前刘备、孔明还有自己三人定下的襄樊之战的意图。此子不曾参于,竟然仅凭着自己的判断,就能推断到如此滴水不漏!

更何况,此人出生陇西,如何对着荆襄的地形局势也这般了解?

法正兀自震撼不已,面上却是古井不波:“那么照伯约之言,前将军攻取襄阳,围困樊城,岂非天大的好事?”

“倘若周遭敌情一如从前,前将军此举自然极好。”姜


状态提示:第五十章 力劝法正--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