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呼啸,寒冬到来。
黄河的流凌浮冰越来越多,有的河面已经开始封冻。
如果天气一直冷下去,要不了多久河面就会冻结实,人马踩着厚厚的浮冰就能过河。
西夏兵卒显然在等待这个时机,说不定到那时候,国主就会调派兵马,过黄河来支援他们。
然而主帅察哥却一点也没抱希望,即便一路坦途,李乾顺也未必会派兵。
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兴许李乾顺早就有放弃黄河以东的打算,至少做好了这个心理准备。
那么,所有的兵马自然会囤积在黄河以西,重点保卫兴庆府。
黄河结冰对西夏人而言是坦途,对宋军也是如此。
没准徐还会趁此机会,一举过黄河,进犯兴庆府。
一时间,察哥也开始有种绝望的感觉,甚至怀疑自己继续坚守西平府的意义。
倘若国主真的放弃了,还不如明说,自己这个当兄弟的也能轻松点,如今这般…算什么?
弃子还是希望?
说来也奇怪,宋军这几日竟然不再攻城。
大部分时候都守在营地里,是因为乍暖还寒的缘故吗?还是徐还又有什么阴谋诡计?
没办法,已经被徐还打怕了。
察哥为此特别紧张,命令麾下兵卒严格防守城池,并且监控地下,防止宋军挖掘地道进城。
可奇怪的是,宋军本来小心翼翼的地道挖掘工程竟然停止了。
更奇怪的是,宋军竟然拔营了。
怎么着,宋军是要撤走吗?
不对,他们好像只是撤离到了附近的高丘山坡之上。
这是为何?
这个季节又没有洪涝风险,难道是为了避风取暖?
察哥一头雾水,莫名其妙。
他根本不知道,远在黄河上游的沙坡头,因为天气骤然晴朗的缘故,气温略微高些。
刚刚封住的冰层还是出现融化分散迹象,尤其是一些人为影响下,比如划船进入故意捣碎破冰。
或是用投石车将火药单抛向河中的冰面上,随着爆炸和人工破冰,以及天气清朗转暖的缘故。
越来越多的冰层破裂,大量浮冰随着河水向下游漂浮而去。
黄河在宁夏平原段的流向是由南向北,这样的北方结冰河段,往往会出现一种特殊的汛期——凌汛。
原因就是南方低纬度的上游温度较高,冰层率先融化,或者没有及时封冻。而下游的靠北方维度更高的河段已经结冰封冻。
于是乎,大量浮冰到了下游,遇到封冻的冰层就会聚集起来。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道冰坝,在寒冷的天气条件下,很快会冰封为一体,十分坚固。
而且水结冰会体积会膨胀,冰坝会高出水面不少,于是乎河水就汇集于此,水面逐渐渐抬升。
目前黄河就有这样的气象条件,徐还得了吴玠的提醒,自然要善加利用。
趁着天气乍暖还寒,故意破坏上游冰层,增加流凌,在西平府附近的河段,则故意插入一些木桩、破船和渔网之类的。
目的就在于拦住的浮冰,在此处筑坝。
天公作美,运气也不错。
很快,一道冰坝便在黄河上筑起,水面也越来越高。
宋军及时撤离到了高处,然后远远看着黄河漫天而起,这个时候,只需要在靠近西平府的大堤上选一处位置,点燃火药,炸开一个缺口。
在水压之下和冲刷作用下,缺口越来越大,滚滚洪流便倾泻而出,朝着低平之处涌去,首当其冲便是护城河与黄河相连的西平府。
当黄河水涌来时,正是半夜时分。
夯土城墙很快便浸泡其中,勾连内外的渠道或缝隙,有大量河水涌入城中。
居民们从睡梦中醒来,房舍地面已经浸泡在水中,而且水位还在不断上升。
惊醒的西夏军民顿时被吓呆了,怎么会这样呢?
干旱的秋冬季节怎么会有洪水呢?
黄河之水天上来吗?
察哥踩着水渍,爬上城墙,看着滚滚黄河水不断涌来时,脸上满是绝望。
顷刻之间,他便明白宋军为何突然撤离到高处。
虽然他还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做到让枯水高涨,引黄灌城,但种种迹象表明,必然是宋军人为之举。
匪夷所思,防不胜防。
结果更是要命,城墙泡在水中,会有坍塌的危险。
单单是城中进水,寒风吹过之后,到处是冰碴。积水短时间内难以及时排出,低平之处皆是泥水泥泞,道路难行。
军民车马从中穿梭,难度可想而知,尤其是如此寒冷的季节,湿了鞋袜几乎要命,赤足更是不可能。
宋军只此一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让整个西平府陷入瘫痪和惶恐之中。
事情也远比想象更为严峻,积水带来的严寒与潮湿,使得西平府变得越发寒冷,而城中储存的柴薪数量有限。
因为是少雨的秋冬时节,大量柴薪,以及可供燃烧的牛粪都堆在地上,如今全都浸水受潮,难以燃烧。
严寒之下,没有取暖之物,处境可想而知。甚至城中居民日常烹饪都受到影响,吃饭都成了问题。
因为浸水之故,不少房舍开始倾斜,甚至坍塌,有百姓陷入无家可归境地。
在潮湿、寒冷、饥饿和恐惧等多种原因共同推动下,有大量军民还是生病,若非冬天气温低,早就引发瘟疫了。
西平府的境况,越来越糟糕。
黄河水在流了许久之后,终于还是回落。
天气再度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