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之间,大泡子之战已经结束一个月。
此战中的死者,尸体早就被家人领回去。受伤的人也都放回家去。
方伯居的工作队,还在各地进行统计。
追剿顽敌的行动,一直没有停止,不过效果似乎越来越差。
开始时候,还时常能抓到几个人。到了后半个月,常常是连续几天都抓不到一个人回来。
当然不是沃沮人一下子都变成了良民,而是那些追剿队暗中得到了命令,能不抓人就尽量不抓人。
不过,追剿行动并没有停止,还一直在持续。只是行动的内容有了很大变化,变成经常到各个地方进行盘查,在一些交通要道,也设置了关卡,盘查来往行人。
关在冯屯里大营的那些俘虏们,也都被放了回去。
原来那些抢来的工具,也被还了回去。
至于那些粮食等吃的东西,据说时间长了,已经腐烂,都扔掉了,所以也就没还回去。
对于这个说法,那些沃沮是不太相信的。
粮食、腌菜、咸鱼、这些东西,放上一年都没事儿,到了他们这里不到两个月,怎么就会烂了呢?一定是叫他们给吃了。
尽管心里有疑问,但是也没人敢于公开说出来。
能把那些工具拿回来,就谢天谢地啦。
好在现在几乎不打仗,也不抓人,安定下来,就能出去打猎、打鱼、采药、种地,只要能干活儿,营生总是有的,生计就能解决。
况且如今商人可以自由进出,沃沮人也可以到旱地去卖东西,总会换来自己需要的东西。
至于原来收来的那些黄薯藤,贾同理基本上又卖给了沃沮人。
没钱不要紧,拿东西来换就行。药材、皮子、咸鱼等等,都成了交换物。
至于偷来的那些黄薯藤,也都卖给了沃沮人,这一部分,就算是白捡来的,换来了药材,再卖出去,就充做军费。
两天前,刘封从大泡子撤出,回到了冯屯里大营。留下苏飞和方伯居带着一千八百人,驻扎在那里。
除了维护沃沮地区的治安外,还分出一部分人,建设永久营房。
现在住帐篷还行,等到冬天,帐篷就住不了,非得房子才行。
冯屯里这里,大兵们没事儿,除了一些训练,也开始建设营房。
至于建筑材料,山上有的是木头,去砍下来就是。
没有砖,黏土一和,脱成土坯,晒干就行。
此时,刘封就行走在建房工地上,他的身后,是贾同理、徐舞蝶、周紫、公孙楚、陈大狗、何照等人。
“咦,这几处房子盖得不错啊,这是谁干的活儿?”
刘封在几座比较精巧的房子前停住。
“自然是我们自己盖的喽。”
周紫一副自豪的模样。
“看来你们真的用心了,比男人们盖的房子漂亮多了。”
“自己住的的房子,哪里能不用心?”
这里盖房子的分工,是谁的房子谁自己盖。因为是自己住,所以大兵干活普遍比较用心,也不糊弄。
包括从山上割来的草,都专门挑好的。
周紫的女兵们住的房子,除了给派来几个工匠,剩下的活儿也都是女兵们自己干。
军中士兵来源复杂,不少人在家里的时候,就是工匠,甚至家里盖房子的时候,除了必要的工匠,也都是自己干。
所以,对于士兵们来说,盖营房并不是多大的难事儿。
“现在还比较潮湿,不过天气热,几天就干了。在雨季到来之前,就能住进去。”
贾同理介绍道。
干这些事情,贾同理是内行,几乎就不用刘封操心。
几个人在工地转了一圈儿,就出了军营,来到河边,上了船,就到了河对岸。
清川水的两岸,现在已经修起了简易码头,比较小的船,可以直接停在码头上。
现在,每天都有军营的小船来回摆渡,接送两岸来往的行人。
这些行人,出了少量的大兵,更多是附近的汉地百姓和山里的沃沮人。
这些人,都是到这里做生意的。
交易地点,就在河对岸的河滩平地上。
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一个集市,每天都上百人来往,在这里交易。
这个市场最初的雏形,就是大营里面的军市,开始收购的第一个商品,就是黄薯藤。
现在黄薯藤不收了,军营里也不做生意了,就把市场挪到了这里来。
如今,这个集市已经成为周边将近百里之内较大的集市之一,到这里交易的汉地百姓和沃沮人,越来越多。
汉地的铁器、陶器,盐,布匹、粮食,从这里源源流向沃沮。
沃沮的皮毛,药材、咸鱼、蘑菇各种山野特产,也不断地流向汉地。
“快看,这就是平定沃沮的陆将军。”
在当地人的认知中,刘封还是陆丰。
“哎哟,就是他啊,这么年轻。”
见到刘封等人过来,就有人开始议论。
“那个就是襄平城周家大小姐。”
“那个?”
“白衣服那个。”
“哦,原来是她,真漂亮啊。”
周紫听到了,头一抬,更加得意。偷偷看一眼徐舞蝶,见徐舞蝶根本就没看她,不禁有些失望。
“小的见过将军。”
一个沃沮人过来,给刘封鞠了一躬。
“你是……,。让我想想,对了,你是鲁松,我们在小河湾见过,那晚上,你和你父亲给我们带过路。”
这个鲁松,就是最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