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领主大闹历史三千年>第三十章 大炮轰门

无论这支汉军小部队前来攻打应天府的可能性有多么小。刘伯温还是不敢怠慢,将应天城附近的明军驻军又抽调来了一万五千人,和城中原有的兵力合起来有近四万兵力。应天府周边还有大约五万驻军,他们可以一天之内赶至应天府。

刘伯温当然知道汉军有过数次依仗犀利火器,击败兵力是自己数倍之敌的战例。但那些都是在汉军为守,己方为攻的情况下发生的。现在攻守异形,做为攻方,犀利火器的优势就没那么明显。况且,现在应天的兵力可不是汉军几倍,而是几十倍。

刘伯温考虑再三,认为应天府已是万无一失,这才去考虑如何歼灭这股深入自己腹地的“不速之客。”

想到这,他立刻回想起多年前,朱元璋试图利用陈友谅的朋友康茂才诈降,将陈友谅诱入秦淮河江东桥附近河面后,伏击陈友谅的事。

当年,陈友谅率舰队进入秦淮河道后就发现有诈,迅速退出秦淮河河面,沿江继续向北行驶。在北部石灰山与卢龙山(狮子山)之间的龙湾(江)登陆。但在此,朱元璋还留有后手,石灰山伏有常遇春的三万大军,狮子山朱元璋亲自带兵设伏,终将陈友谅一战而败。

主流史料却记载,康茂才将陈友谅诱入江东桥,而后一夜之间将江东桥从木桥改为铁石桥,以防陈友谅用巨舰撞断。陈友谅上当,到达江东桥后发现是铁石桥,不得已退兵时,于龙湾石灰山遭遇明军伏兵大败。

陈理知道这样流传于后世的史料是胡编乱造出来的。不仅因为他有此世前半生的记忆,仅打开当下的应天城(明南京城)地图就可以判断出来。

江东桥和龙湾就不在一个方位上,一个在西,一个在东北方。那么在东北方设伏,却将敌人诱骗到西边一下是毫无意义的事。

另外即使后工业时代的二十一世纪,没有预先准备,一夜之间建起一座铁石结构的桥梁也不是容易的事。

实际上,当年的应天城只有江东桥附近的西城墙和龙湾两个点适合陈友谅登陆攻城。陈友谅要攻入应天府,最简便的只能是这两条线路。否则只能让兵士弃船登陆,深入陆地,迂回到钟山脚下的应天府东南城墙。但他们不可能带着笨重的攻城器械跨越众多河汊沟壑,绕行这么远。那个时间也足够明军调动,半路狙击他们。

因此,当年朱元璋让康茂才诈降反而显得画蛇添足了。

当下,刘伯温看着应天府的城防图,捋着胡须呵呵的笑了起来。如今的应天府已不比当年,已修建起可能是当今天下最长的外城郭,将偌大的钟山山岭,石灰山山岭都囊括在城中。形成了外城郭,内城,宫城三条防御线。

从长江水面攻来的汉军还是只有两条可选择的攻击路线,不同的是他们还需要先攻破外城郭。这给明军足够的应变时间。最终,汉军要么在东北面登陆突破外城,在外城郭与内城墙之间的郊野被明军伏兵一举歼灭。要么在西面,汉军舰队突入外城水门后,将在外城与内城间狭窄的湖汊河道上被伏于两岸的乱炮击沉。

刘伯温暗自想到:【这股汉军不攻应天则已,来了必叫他们有来无回。而后老夫即可提兵西进,解圣上之困。】

但是实际情况远超出刘伯温想象,这支汉军选择了一条刘伯温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的攻城路径。

黎明时分,“轰”,“轰”的一声声巨响将睡梦中的刘伯温从床上惊醒。他心知事情有变,连忙一把推开侍寝的小妾,从床上翻身跳起。洗漱间,就有令兵急匆匆的来报:“大人,不好了。汉军已开始攻城。”

“知道了,不必惊慌,一切都在老夫意料之中。他们从什么地方攻我外城。”

“启禀大人,汉军战船正在炮轰仪凤门。”

正将毛巾浸入水盆的刘伯温一愣,呆立了几息。续而哈哈大笑说:“此等雕虫小技,怎能诓过老夫。汉军只不过是声东击西罢了。他们的真正攻击目标肯定不会是仪凤门,必定在他处。传我军令,各军各营不必慌乱。务必各尽职责,坚守本处,无令擅自调兵者,杀无赦!”

刘伯温如此说是有道理的。仪凤门所在的这段城墙,没有外城拱卫,因为它是紧靠墙却修建的异常坚固,高大无比。全部是用石条糯米浆所铸造,而且两端分别有狮子山和绣球山所依。

为了防止江面上敌军直接用楼船攻城,城墙距离江岸有五十步的距离,这五十步恰恰是密布在城墙上碗口巨铳的射程范围。这个地带没有任何建筑和植被,被明军布满了拒马,若是有人从此登陆,这里就将变成血与肉的修罗场。即便敌军拼死撞破城门,突入城中,那城墙后面就是应天府大营所在。两侧狮子山与绣球山上亦有驻军营垒,四面火铳,火器,弓弩围射之下,断无活物可存!

……

“轰”…”砰”又是一发重达数百斤的实心铸铁弹丸被加农重炮射向仪墙。随着铁石撞击的巨响,碎石四处飞溅,蹲伏躲藏在城垛后的明军兵士也感受到城墙在微微颤栗。但那城墙看上去除在墙面上留下一个弹坑,却是没有其余变化。

“又打偏了,再调!”一条汉军“混江龙”巨舰上的炮长叫道。原来他们要炮击的不是城墙,而是城门。除了十几们瞄射城门的加农重炮,就属那些发射开花弹的臼炮最为忙碌。

各种口径的臼炮一起开火,将各种尺寸的开花弹倾泻到仪凤门的城墙城头之上。猛


状态提示:第三十章 大炮轰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