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之,不用担心,这是舞文弄墨,是雅事,不是贱业。那些读书不成的人,可能对于去田里耕作会有抵触,对于采集采集信息、写写文章这等事,肯定不会抵触,弄不好还会趋之若鹜,毕竟这是一份又体面又能挣银子的差事。”孙承宗说道。
“若能解决这个问题,这事当然就可以做了。”王兴说道。
他沉吟了一下,觉得这个事情还得跟公主打个招呼,毕竟这是投资的事,不能不让股东知道,另外,具体操作上,也离不了杨素云。
一想起她俩,王兴就头痛。但头痛归头痛,这事还真离不了她俩。
唉,能避一时避一时吧。
“稚绳兄,这事原则上我同意了。不过,你也知道,我现在事情太多,还有半个月就得带兵赶赴辽东,这事你跟杨掌柜商量吧,我可无心操作此事了。”
“好,任之,那我就去找杨掌柜商议。你还有什么嘱咐的?”孙承宗高兴地说道。
“稚绳兄,报纸是个新鲜事物,所以,必须一炮打响。具体经营上,我提三点建议。第一,报纸的名字。我看就叫《新华报》吧,纸张用四开纸,前期可以只印一张,以后等人员逐渐多了,信息量逐渐大了,再考虑扩大版面。出报日期必须固定,假如五日出一期,必须固定五日一出,中间如遇重大事件,可以加特刊,但绝对不能延后。等咱们技术条件达到了,就每天出一其,报名也可以改为《新华日报》。”
“好,我记下了。”孙承宗说道。
“第二,报纸的定价。报纸本身定价要低,让大家都能买得起。所以,你们计算一下,除了本钱,稍微加上一点费用就行,前几期可以免费赠送,只要让读者有了兴趣,有了销量,就不怕不盈利。报纸主要盈利点在收取的广告费用上而不是报纸本身。第三点,报纸的发行。一定要设立专门的发行机构,有专门人员送报上门。鼓励读者集中预订,费用可以优惠一些。对预订的,一定按时送到读者手上。另外,也要考虑零散读者,可以在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方,设立卖报点,也可以让商家代卖,匀出一些利润就是了。”
“稚绳兄,我能想到的暂时就这些。如果再有什么好主意,我会给你写信告诉你。”王兴最后说道。
“好的,任之,我都记下了。”孙承宗说道。
端起茶碗,喝了口茶,他接着说道:“任之,你这次出征辽东,可要小心啊,据我所知,杨京甫可不是心胸豁达之人,而且急功近利,狂妄自大,你可不要恶了他啊。”
王兴看着孙承宗眼里流露出来的关切,心里也很感动。
“稚绳兄,多谢挂怀。唉,本来对这次战争的发动我就不持乐观态度,曾经建议朝庭稳扎稳打,切莫贪功冒进。可朝堂诸公没有一人支持我的建议,总觉得建奴地瘠人稀,一战就可直捣敌穴,而杨京甫就是持此论调者。我担心此战不会顺利,甚至大败,如果那样,我大明就将是雪上加霜,从此再也无力北顾,只好坐视建奴坐大。”王兴面带忧虑地说道。
“你既然持怀疑态度,那皇上为什么还要派你去呢?”孙承宗不解地问道。
“不敢妄度圣意。但不管如何,我会尽力力争,但愿能对杨京甫产生一点影响吧。”
“至于安全,稚绳兄不用担心,我驻节辽阳,建奴无论如何是打不到那里去的。”王兴说道。
“好吧,任之,你请多保重。为兄专候佳音,告辞。”孙承宗已不是官身,说多了也不好,关怀之意表达过了,就告辞而去。
……
王兴第二天回到军营,来到临时帅帐,李忠听到信,连忙赶了过来。
“王大人,国盛和许显纯的事都办好了。暂时让他俩跟在你身边,充当传令兵吧。”李忠道。
“行,不过,许显纯必须经过军事训练。”王兴道。
“那当然,那小子已经参加军训了。”
“嗯,朝庭有什么消息吗?”
“听说这几天募捐进展不是很大,加上皇上出的内帑银子,才不到一百万,内阁已经决定,加征二成半的税银,以凑齐剩下的一百万。”李忠道。
“唉,百姓本来就很苦了,还要加税,这不是饮鸩止渴吗?”王兴叹了口气,道。
“听说,光内帑和官员捐的俸禄和银两就达到七十万两,而士绅富商总共才捐了不到三十万两。”李忠道。
“这些人根本不顾百姓死活,不考虑国家安危。他们只是挡挡公事罢了,指望他们热血沸腾,慷慨解囊,无异与虎谋皮。”王兴冷笑着说道。
“哼!我看,就该像大人在山东那样,杀他们几个,才会让他们出点血。”李忠恨恨地说道。
“算了,咱们别想这些了。但愿早日结束这场战争,也好减轻百姓负担。否则,百姓本来就吃不饱肚子,对官府和富户的仇视情绪颇深,就跟弓弦一样,已经崩得很紧了,再紧,怕是会断噢。”王兴惆怅地说道。
“咱们的粮饷供应都到位了吗?”王兴问道。
“都已经到位了,户部、兵部都是些明白人,怎么敢克扣咱们的粮饷?不过呢,现在只是发了两个月的,足以支撑咱们到辽东,到辽东以后的粮饷由辽东巡抚支应。”李忠答道。
“役夫都征调齐了吗?”王兴问道。
“还没有。不过,顺天府说绝对在五月十五日前征调完毕,不误咱们出发就是了。”李忠答道。
“做得不错。”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