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荆楚帝国>第二十九章 工匠
上了,熊荆又问起了工匠。

“工匠无虞。”公输坚道。“三国匠作逾两万人,一些已分派至造渔舟。”

在临淄其间,四国商议的并不仅仅是构建一个调配资源的经济体系,还着重商议了四**工后勤体系的互通,具体言之就是武器的通用性、以及后勤的互通性。

比如箭矢,楚国箭矢是改良之后的四棱破甲重箭,但三国的箭矢仍是轻箭,赵国受胡人影响极大,用的竟然还是两翼箭。这种箭矢适合马上使用,遇敌假装逃跑,跑着跑着忽然拉弓回身,嘣的一声就是一箭。后来的罗马人在卡莱付出了三万多人血的代价后,非常畏惧这种射法,称之为帕提亚回马箭。

这种射法箭矢必须要轻,箭轻才能快,快才能防不胜防。楚国四棱重箭是不合适的,重箭虽然破甲能力强,但度慢、射程短,重箭适合对付列阵的甲士。

轻箭、重箭、弩箭、连弩箭;木弓、木弩、连弩、荆弩;酋矛、夷矛、钜刃、盾牌;戎车、重车、青翰舟、大舫、大舿。凡是和军事有关的武器、车辆、舟楫,乃至于道路、桥梁、车轨,都要统一标准,并要尽可能的和秦国分出差别、拉出差距。只有这样,四国才能真正在物质上联合起来。

“韩国亦愿派工匠来郢都。”公输坚说起另一件事。“臣不知可否”

“韩国?”熊荆道。“韩国不可信,其工匠中必多侯谍”

韩国和魏国不同,完全是秦国的附庸,熊荆早就不相信韩国。“工匠是否不足?”他再问。

“此时足也。”公输坚语断意不断。

“若每年造海舟五十艘,需工匠几何?”熊荆问道。

“四万足以。”公输坚道。“然,造车、造箭颇费时日,若能有韩国匠人,于我大益。”

箭矢是消耗品,赵齐魏三国都是用箭大户。楚军一卒虽然只有三十六名弓手,可仅仅是临淄之战,三万郢师就用去二十多万支箭。如果战争是举国之战,且经年累月比如守城战,一年消耗一千万支乃至数千万支箭并非不可能。

几个月前葛得到临淄除了求兵,再就是求粮,最后则是求箭。鏖战一年有余,即便省着用,赵国库存的箭矢皆已告罄,只能造出多少使用多少。

北宋造箭院曾对箭矢生产有定额:三人两日造箭一百五十支,即每人每天二十五支。但那是一千年后,那个时代箭羽已经开始使用鹅翎,这个时代还在使用雕翎。若从原料算起,这个时代最熟练的工匠每天也不过造出十五支箭。四**队真要与秦军作战,箭矢的产量必须上亿,如此造箭的工匠将接近两万。

公输坚的建议确有一定的道理,现在各国的造箭工匠也就一两千人,而韩国多用弓弩,造箭的弓箭据说有三四千人。如果能把这三四千人招揽过来,确实有很大的助益。

只是这三、四千人当中肯定有韩国的、甚至是秦国的侯谍,这些人不但盗窃技术,说不定还会破坏造府。想到这里熊荆又犹豫了。知己司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好不容易清理干净楚国境内的秦国侯谍,现在又怎能再把他们放进楚国?

//

天才www.2345xs.cc 2345小说网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


状态提示:第二十九章 工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