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荆楚帝国>第二十八章 节奏

“臣乃…摩诃兜勒·巴克特里亚国国王之使臣毋忌,奉国王迪奥多图斯二世之王命,至楚国以求与楚国交好。在已知世界,摩诃兜勒是世界的统治者,从最西方的达赫拉克勒斯石柱,到最东方的印度、索格底亚那,皆在摩诃兜勒统治之下……”

郢都正朝,负责外交的太宰靳以读着毋忌递交的书信。奇怪的是,这封信居然是用希腊语、齐字双语写成,而胡耽娑支并未随同这个巴克特里亚王国的使臣出现在朝堂上,与他在一起的是一个高大的白种人,据说这是他的随从,叫嗟戈·瓦拉。

“禀告大王,此乃齐字?”靳以念完信揖告道,他不由多看了毋忌几眼。

“齐字?”正朝里再也不是以前那些老臣,而是各县邑推选上来的新臣,这些没有老人那么多规矩,一个个上来看靳以手里的信。这是用埃及纸莎草写成的外交信函,纸很厚,上面还有一个希腊文签名,并没有诸人熟悉的印契。

作为使臣的毋忌听闻朝臣们在看他写的那份信,他忽然出声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啊!”一个万里之外的夷狄,竟然能吟诵华夏的诗篇,朝臣大吃一惊。

“我的大父曾是齐王的臣子……”毋忌只会写齐字,但不会说齐语,也不通雅言,更不晓楚语,他只能写齐字来交流。“为齐王寻找不死药,因而西去昆仑之墟,这是八十多年前的事。”

“大王,当是齐宣王。”驺开揖告。

一个西去为齐宣王寻找不死药的臣子,也许是方士,八十多年前抵达巴克特里亚,自会遇到正好征服那里的马其顿军队,然后过了八十多年就成了国王的使臣……

熊荆脑子里勾画出这样一个故事,他问道:“贵国之王让你至楚国,所为何事?”

毋忌听不懂楚语,只看得懂齐字。靳以只好把熊荆的话写成齐字。这样的交流虽然费劲,但总能说上话。

“国王愿意以马匹交换楚国的盔甲、宝刀、丝绸以及纸。”毋忌如此写道。

“纸?”熊荆奇怪他怎么看上了纸。

“是的,大王。因为萨喀游牧蛮族的阻碍,我们只能依靠索格底亚那商人进行买卖。”楚国的铁和纸价格都非常低廉。另外还有丝绸,但仅仅是丝绸并不足以让总督攸提德谟斯动心,真正的关键还是铁,大量的、廉价的、好于塞里斯铁的武器。

“如此两国如何买卖?”熊荆再问道。

“请大王派出商队。”毋忌写道:“只要大王派出商队,就能得到足够的种马还有硫磺。”

毋忌对胡耽娑支的生意一清二楚,楚国对玉石并无太多兴趣,他们需要马,需要硫磺。

“大王,我既与胡耽娑支买卖,就不当再遣商贾至河中。”群臣中有人反对道。

“大王,遣商贾出塞,只能从云中、雁门。”陈卜揖告道,陈县多商贾,他听说过一些商事。“然塞外有匈奴、禺支,去是满载兵甲、返时尽是良马,不可也。”

“大王,臣也以为不可。”蔡文道:“既已戎人定约,不当悔之,且我大楚海舟已成,何须远行万里至河中与彼等买卖。”

蔡文之语说的群臣连连点头。从朱方到养马岛不过数日,绕着渤海转一圈,中间还有许多停留时间,也不过两月。这么高效率的输运,弄得各县邑都想造艘海舟贩卖南北特产。遣商队去万里外的河中,去一年,返一年,又是陆运,确实没有太多意思。

“楚国并无商贾可出塞外。”熊荆也不想出塞去河中贸易,“但可派出使节。”

“大王……”群臣动容,派使节去河中,这可是媲美穆天子西行的壮举啊。

“臣希望能常驻楚国,练习楚语,直至胡耽娑支返回楚国,再依王命看是否需要回巴克特里亚。”见熊荆拒绝了自己派出商贾的提议,毋忌无奈,只好提出居留的请求。

“可。”并不清楚毋忌打什么算盘的熊荆想也没想到就答应了。遇上一个希腊世界过来的半华夏人,他自然要好好问问山那边的情况。

巴克特里亚使臣毋忌很快就带着他的随从退下了,正朝今日很忙,有好几件事情要商议。第一件三国会盟,第二件是贫民逃亡、第二件则是盐铁走私。

三国会盟楚国国内基本已达成了共识,但会盟盟书的细节还需反复讨论,除了谁主盟、谁先歃血、谁在前谁在后这样礼节上的事情,更重要的一件事是何日可以合纵攻秦。

旧郢是楚人忘记不了的痛,鉴于三国即将会盟,项燕、成介、斗于雉等人希望能将收回旧郢一事提上日成。当然不是主动攻击秦国,而是应赵国之请,用围魏救赵的方式收回旧郢,时间,当在五年之后。

秦国占虽天下一半丁口,但不是说可以连续十年大规模作战。结合昌平君熊启传来的情报,作战司认为在正常情况下,秦军只能支撑三年的战争,三年之后必须喘息,而后才能再次作战。其中的原因,作战司判断是粮秣不足。

熊荆却不是这么看。根据熊启的情报他发现秦国并不缺粮,而参照廉颇的观点,他认为连续三年作战后秦军士卒极度疲惫,死于疫病的人数大大增加,士气也很不稳定。邯郸之战能拖三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打完长平之战的秦军已非常疲惫,没有乘士气高涨一鼓作气拿下赵国是秦国最大的失误,也是赵国能等到楚魏援兵的最终原因。

秦国三年大规模作战,休整一到


状态提示:第二十八章 节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