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荆楚帝国>第二十四章 吓人2

对火炮,诸人先是震惊,然后在熊荆的影响下渐渐变得平淡,不再像此前那么激动,尤其是淖狡,他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从武器使用的角度来说,火炮在楚国诸多投射武器中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投石机重逾十吨,它射一百公斤的炮弹和火油弹,射程三百多米,作战范围多是水道两侧(舟载),运到6上的次数很少,除了守城和攻城;荆弩不过几百公斤,而且运输过程中还能分散拆解成更轻的部分,射十公斤的铁弹能打到二百米外,作战范围几乎没有限制。

火炮及其前车总重过两吨,射五点四四公斤铁弹只能打到三百多米。这样的武器处于投石机与荆弩之际,完全没有列装的价值。要威力,当选投石机;要轻便,当选荆弩,何必要选这种需要六匹马拉、还不能连续射的铁家伙?

熊荆也好,廉颇也好,都曾反复提及战争实质建立在输运之上。此时的战争不再像几百年前只打一天、只打两天、只打三天……,战争经年累月,士卒数以十万计。后勤如果跟不上,那就会重演二十多年前的长平之战。

后勤的实质就是马匹,楚军因地制宜,以舟楫取代了马匹,又取消了编制内的戎车,但需要马匹的地方仍然不少。二十人一辆四轮马车是输运司最低限度的估计,这是随军车辆并不包括营地和后方的输运车辆,不包括国内各县邑输运粮秣的短途车辆。楚军本就缺马,一门炮最少六匹马,还没算上运炮弹的,算上最少需要八匹,这谁用得起?

淖狡越想越失望,他其实还有一件事情没有意识到:六匹马拖曳火炮和三匹马拖曳四轮马车有一个不同,那便是六马拖曳的炮车长于输运粮秣的四轮马车,因此对道路的要求比四轮马车高得多。路宽最少要一丈,转弯半径在十米以上,坡度不能过十五度,最后一个就是桥梁。通过的桥梁承重最好在八吨以上,不能低于六吨,因为炮和马的重量就有五吨多。

四轮马车的重量已经使得楚国各地的木质桥梁无法承受了,以致水泥产量急提升,最先修的不是城,而是桥。这比四轮马车更重的炮车那些木桥更是无法通过。

‘轰——!’淖狡思索间,冷却后的两门十二磅炮又开始怒吼,它们现在对准了标靶以及标靶下的羊群,每一炮都pēn_shè出一百一十二枚两至三厘米的轻霰弹。因为火药威力不够,这些原本可原本可杀伤三四百米的霰弹现在只能杀伤百米内的标靶和羊群。

对步兵而言,霰弹是极为恐怖的,多门火炮一起射霰弹可以组成一道密集血腥的弹幕。没有人敢对着射霰弹的火炮冲锋,因为冲过这段距离的时间大大长于炮兵开火的间隔时间,士气再高的军队也会在炮口下崩溃,一如南北战争时的皮基特冲锋。

看着百米外安然无恙的羊群,熊荆忽然冒出了一个主意,也是此前淖狡的提议:可以让炮兵在开火前在五十米外架设一道铁丝网,这样哪怕射程很短,也能将敌军的冲锋击溃。

熊荆想到这个主意时,炮声又停了下来。火炮的弊端又开始出现:它不能连续射击,早期火炮专家建议每小时最多只射八,十九世纪认为每射四十炮弹后应该冷却一小时,每小时的设计次数不能多于十九次。

当然,这两门十二磅炮材质用的是低碳钢,钻镗之前炮身曾用几十吨重的重锤反复锤击过,以使其组织致密,但大王就在身侧,担心的炸膛的炮长一见炮身热就下令停止射击。

“这是……”靶场一片狼藉,羊血流了一地,未死的那些还在惨叫。

“这是霰弹。”熊荆指着一颗霰弹道。它是圆通形,好像一个马口铁罐头。一百一十二颗大小不一的铁弹装在里头,弹体和弹体之间塞满了锯末,目的是为了防止射过程中霰弹挤在一块造成散布过小。而之所以做成罐头状,那是为了防止霰弹损伤炮管,即便这样依然会损伤炮管,一门可射数千炮弹的火炮,射霰弹的寿命只有两三百。

“善!”淖狡越看霰弹越是点头,霰弹的威力在诸人看来要比圆滚滚的实心弹大。其实面对密集阵列,不断跳动的实心弹杀的人也不少。按照法国人的研究,八百米距离上十二磅炮射出的实心弹能杀伤二十三人,五百米是三十四人。不过这种杀伤和队列厚度有关,如果对方队列单薄,那杀伤性将大大减低。

“还有一种,”因为时间的关系,造府没有做出榴弹。但以现在火药的威力,做出榴弹也就听个响。“弹内装药,射后落落敌阵再炸。”

“敢问大王,此弹如何点火?”公输忌听的最仔细,他知道火药需用火点燃,炮弹放在炮膛里射到敌阵再炸,点火是个大问题。

“定时点火。”熊荆答道。“炮弹置入炮膛之前便点火,恰好完那又看向公输忌,“炮兵与步兵不同,炮兵要的便是严谨,若不严禁,便会死在敌卒之前。”

“臣谨记大王之言,事事谨慎。”公输忌深揖。他的感觉和淖狡等人不同,他觉得火炮必能取得投石机和荆弩,成为军之重器。

“还需形成条例。”熊荆补充了一句,这时候又想到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

战争三年,三年里得到的经验教训足够让楚军编撰出一本厚实的作战条例,但问题是条例编出来了,军官不识字你能奈何?同样的问题还存在于地图、作战命令、以及斥候身上。

但即便这样,很多氏族辖下的县邑也


状态提示:第二十四章 吓人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