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荆楚帝国>第三十章 等待

蒙恬嘴里说的是两位将军,可目光只注视在圉奋身上。圉奋出生低贱,又是楚人,诸将本不喜欢这个人。但因为此人麾下的骑军,他又是任何一位大将军都要笼络的对象。

蒙恬幕府里的谋士想来想去,发现能保护自己不被楚军强袭的,只能是圉奋麾下的骑军。骑军可以迟滞楚军的进攻,为自己集结列阵赢得时间。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直到最后一名秦卒上岸,楚军也没有什么动静,侯正造的斥骑也没有发现什么不对。

楚军照样不驱散斥骑,任由他们在陈郢、沙水两岸驰骋。不过也有个潜在规矩,就是不能杀人或者捕俘,不然那些龙马骑士会从四面八方涌来。秦军的戎马跑不过龙马,秦军的戎马还有些畏惧那些比自己更高大的同类,因此侯正造仅仅命令部下每日窥探。

安全无恙的登岸后,三十万秦军依照阵列在长平城南面扎营。春雨绵绵,楚军一直在等待与秦军决战,然而很多事情出乎意料:

扎营后的秦军没有立即往南推进,而是驻扎在长平数日不动;

亲自埋下火药的景肥渐渐担心,熊荆虽然强调无数遍要防水、要防水,但埋在地下的东西不能目视,万一木箱被雨水浸透、火药不炸;又或者燧石因为天气潮湿不能发火。

妫景与项超接到麾下骑士的报告,自己也出去跑了几圈,然后向幕府报告雨水不止,蹶泥没足灭跗,重骑与轻骑都不能全力奔驰,勉强奔驰一段也要深陷在泥泞里;

最后就是弓手和炮卒。弓手认为如果战时也下雨,自己估计射不了几箭弓弦就要松弛;炮卒则担心燧石在雨中不能发火,认为作战应该燃起备用的火绳。

雨水不断,因为天气问题不断产生,然而熊荆的注意力已不在这些事情上,而在另一件事情上。

“太傅言:兰台稷下甲片、简牍众多,欲再请五艘海舟以运……”

大幕之内,庄无地关心的事情也不再是军情,而是手上一份接一份的讯报。“三闾大夫言:九鼎乃天下至宝,万不可与王廷宝器混杂,当以一艘海舟输运。又闻炮舰较海舟为固,是以请一艘炮舰运之……

工尹言,海舟不足,大舫输运易被海浪溅湿,故而再请海舟。又言各府工匠众多,仅十万人不足,采矿必要矿人,当多运矿人至新郢……

敖后言:太后数请而不欲避迁于新郢,诸大臣皆无计可施……”

琐事,多是避迁的琐事。迁徙二十万人也是一场会战,熊荆听的头疼但不得不听下去。好在他只是听,不需要决策指挥,避迁之事由鲁阳君全权负责,大司马府各部进行协助。仿佛是一个旁观者,从避迁正是开始,他就每日关注这些让人头疼的琐事。

“母后仍在怨我。”庄无地很快读完了那些讯报,熊荆轻叹了一句。

“太后或是眷恋天下,不肯去国。”庄无地完全清楚太后为何不欲避迁,但他只能如此相劝。

“眷恋天下?”熊荆连连摇头,他清楚母后心中的想法。母后不愿楚国变回春秋以前的楚国,而希望楚国与列国一样,自认是周人天下的一员。

这当然不可能的。楚国是一个与周人天下针锋相对的体系,而非周人的亲戚或臣僚,这就是周武王当初分封时不封楚人的原因。二十多年后周成王的分封是追认式的,是楚人在周人代商之前先占据了荆山,再封的子爵,而非先封子爵,再赐予楚人荆山之地。

这实际就是唐宋的羁糜政策,到元明完善成土司制度。唐人、宋人不会把羁糜部落看成是自己人,因为他们是土著,元人明人同样知道土司不是本族,但为了控制这些异族,于是给他们官做,承认他们对所在地区的占领,周人的羁糜就是封楚人为子爵。

楚人不是周人的亲戚和臣僚,但却是商人的亲戚和臣僚,季连之妻便是殷王盤庚之子女。诗经《殷武》中说挞彼殷武,奋伐荆楚……,并由此认定商王武丁曾经伐楚,这全然是宋人的臆想。《殷武》不是商代的诗歌,商代诗歌还没有这多句式,这是春秋时楚人频频攻伐宋国后,宋人为求精神胜利创作的诗歌,编造自己最勇武的先祖武丁奋伐荆楚。

不论如何,先祖无法背弃,楚人不可能自称自己是周人或周人的一员。即便熊荆想成为周人,效法孔子从周文臣以外的那些楚人也不愿意成为周人。他们从古至今只祭拜楚人的神邸,而不是敬鬼神而远之;从古至今供奉儒生们不断抨击的淫祠,而不行他们精心制定的周礼。

熊荆拧起眉头思考自己和母后的隔阂,越想越觉得这是个无法解开是死结。庄无地道:“若是太后不迁,王廷亦不遣也。王廷不遣,敖后和长王子也不遣也。”

“你有何计?”庄无地说的并非没有道理,如果没有自己的强制命令,芈玹与胜儿不会离开寿郢。

“臣以往太后不愿避迁新郢,或可暂缓,敖后与长王子当先至新郢。”庄无地道。“此战我军必胜,此战之后,大梁围解,大王可命赵人前往寿郢以劝太后。若还是不行,可请赵国公族族老前往寿郢相劝。太后既孝,当听赵氏族老之言。”

“尚若……”所有人都认为此战必胜,与在朱方时不同,从秦人迫使自己分兵起熊荆就不断告诫自己一定要做好输的准备。自己面对的是三十万秦军精锐,另外还有四万骑兵和数不清的战舟。

“尚若此战败了呢?”熊荆犹豫了一下,还是把这句话说了出


状态提示:第三十章 等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