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溅起的烟尘仿若一道黄龙般绵延向北。秦军骑兵在司马常的带领下一路向北飞奔而去。
毕竟此计乃是他司马常提出,万一要是有什么差错,他万死难辞其究。
“止……”跑着跑着一马当先的司马常突然号令骑兵部队停了下来。由于停的突然,后面的骑兵勒马不及,还造成了一定的混乱。
视线的尽头,一杆赵军军旗高耸,军旗的后面密密麻麻的列着一队队的赵军,密密麻麻的挡在了司马常回援的必经之路上。以司马常的统兵经验来看少说也有两三万之众。
赵军北部总计只剩五万军队,李牧的两万骑兵不在,想必已经去偷袭营地去了,剩下的人马估计都在这里阻止自己回援了。
看到赵军的一刻,司马常心中仿佛整个天空都坍塌了,棋差一筹,李牧为了毕其功于一役可真舍得。
以三万步卒,来阻挡自己两万铁骑,一战过后这三万人也不知道能剩下多少。
如果司马常可以选择,他宁愿不要着份军功。因为只要自己被拖在这里,营地中的王翦将军必定凶多吉少。
王翦一死,基本上便可以判定了秦军此次大举进攻再次无功而返,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司马常。
为今之计只有尽快摆脱赵军的阻拦,回军救援。说不得还有一线可能救下王翦,只要王翦不死这一仗就还有希望。
想到这里,司马尚高声命令道:“全军听令,此战不得与赵军纠缠,突破赵军防线之后火速回援营地。大秦威武,铁骑无敌。突!”
“大秦威武,铁骑无敌”
一声喝后,司马常一马当先,冲着赵军人墙突击而去。
两万秦军骑兵仿如一道黑色的洪流般,在司马常的带领下向着赵军穿刺而去。
另一方面的赵军显然也清楚这场战局的重要性,成败关乎整场战争的胜负。
密密麻麻的挤在一起,最前方的是一列盾兵,后面是一列列严阵以待的长戈兵。根本没有什么阵型可言,目的也很简单在得到确切消息之前,哪怕用血肉之躯去抵挡战马,也要拖住秦军回援的路程。
从高空看去,仿若就像矛与盾的纠葛,秦军骑兵仿若一杆无坚不摧的绝世利剑,重重的撞击在了赵军这面严阵以待的厚重盾牌上面。
一时间血肉横飞,面对骑兵的穿刺,赵军步卒根本没有一点躲避,就这么硬生生的顶了上去,而秦军骑兵也没有时间像往常骑兵对步兵之时,发挥其在机动性的巨大优势,就这么直接撞击在了一起。
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接着补上,一个个将士横尸马下,一匹匹战马带着背上的骑士饮恨而亡。
两军交汇之处很快便被尸体堆积的犹如一道绵延的土丘。两军将士的鲜血汇集在一处仿若一条小溪般流淌而出。
战线在不断的推移,秦军的每一步都付出了极大的伤亡。哪怕是赵军伤亡远胜秦军,这样的损失也让司马常有些难以接受。
但现在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除了冲过去别无选择。长剑之上已经尽是武器对碰留下的缺口,奋力将一个扑过来的赵军士卒刺死,司马常抬头一看,不远处赵军依然悍不畏死的前仆后继牢牢守在前方。
“杀……”
可以说当时两支最为精锐的军队,以一种极为诡异的形式,双方都不计伤亡的纠缠在了一起。换作其余诸侯国的军队,如此伤亡之下恐怕都已经畏不向前了。
两军交汇处仿若人肉绞肉机般,冲过去的人不一会便躺在了地下,甚至有些尸骨不全。而李牧麾下的赵军和秦军将士们在明知前进一步就是死的情况下依然一波又一波的撞击在一起。
赵军多是李牧治军多年,厚爱士卒所以兵士们愿为李牧赴死。而秦军恐怕很大一部分是畏惧秦法的严苛。
而这一面的残酷,和秦军大营的局面比起来甚至依然有些不足。
攻守反转,攻的是李牧麾下最为精锐的骑兵部队,守的也是秦军之中精挑细选的精锐之士。两军交战开来更是悍不畏死,一些秦军将士倒下了,临死也要死死抱住赵军骑兵的马蹄,战马身亡的赵军则干脆成了步兵,迈步前进。
一些秦赵两军的士卒倒在地上仍然扭打在一起,手臂伤残之后甚至连牙齿也成了攻击的利器。
整个营地火光冲天,血流成河。
秦军已经退守到了最后一道防线,原本五千人马已经仅仅剩下一千余人。相对的进攻一方的李牧骑军也在这片战场上丢下了三千多具尸体。
将近两个时辰不间断的战争,不但王翦防守的一方精力体力已经到了极限,就连不断进攻的李牧骑兵部队,也已经有些精疲力尽。
但是眼看胜利就在眼前,王翦的中军大帐就在前方,只要攻破眼前这最后一道营墙,擒杀王翦就在眼前,赵军总的来说士气还算旺盛。
不过战壕之中的秦军脸色就不怎么好了,按理说司马常的援兵应该早就到了才对。可是到如今都没有一点音讯,不用说一定是是路上有了什么变故。
虽然说哀兵必胜,剩下的秦军将士们为了生存,也都在苦苦的殊死抵抗着,然而这也得看双方的力量对比。
不断地有秦军将士从营墙之上倒下,最后一道营墙已经显得有些摇摇欲坠。
老将王翦,满身鲜血的拄着剑站在营墙前面,当然这些血都是赵军的。
“老夫征战一生没曾想终了成李牧竖子之名!”王翦暗叹道。以如此形式,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