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雌我命由我第三百七十五章乐此不疲二月早春,太极宫。
辰正时分,李曜迎着阳光走出中华殿的大门,深深吸了一口沁人心脾的空气,又长长吁出一口闷在胸口的浊气,这才沿着殿阶拾级而下。
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年上元节一过,一系列关乎唐朝未来发展的政策相继出炉,而函待解决的相关问题,也有如雨后春笋冒了出来。
四海升平,大治时代来临,李渊自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但毕竟岁月不饶人。
面对堆积如山的奏章,这位六旬老人没几日就自觉有点吃不消了,于是特许护国公主代他处理军政事务,除了制定国家重大策略,需要他其他政事无巨细全都一股脑地交给护国公主决断,而他自己似乎又重新做回了“玄武门事件”发生之前的那个清闲帝王。
这不,东风日暖闻吹笙,料峭春寒才刚刚消退,李渊就好似一株老树发了新绿,急不可待地下诏命令护国明昭公主监国,旋即带着一众妃嫔和侍臣浩浩荡荡地东出长安,游幸骊山汤泉宫去了。
于是乎,自二月朔参之后的第二天,即二月初二之日起,李曜每日都要临朝听政,上完了早朝,还要再与宰相们进一步讨论国事,然后回到显德殿批阅奏章,并听取国师府僚属们的汇报。
除此以外,她还要安排时间去视察军队、整顿财务、审查诉讼、接见使臣各种琐碎繁重的工作,几乎占去了她在白天里的所有休息时间。
李曜由此不禁想起了惨死于兄弟之手的李建成,此前她就觉得这位唐朝的开国太子为何会那般轻易地遭到李世民的算计,究其翻车原因,根本不是某些史评家口中那“高傲自大,掉以轻心”八个字所能概括的。
要替纵情享乐的老头子处理国务,还要日夜提防那位闲赋下来,一门心思扑在夺嫡之事上面的二弟,实在是大为不易。
而如今,这既辛苦又危险的角色,却变成了李曜自己,让她觉得自己怕是两世为人,都从来没有活得比现在更累。
但,独揽朝纲、权倾天下的滋味,也给予了她极大的动力,令她如食凤肝龙髓,沉迷其中,乐此不疲
兰韶英和刘季瑶正守候在閤门外,见到李曜出了大殿,忙示意车夫赶马过来,李曜快步走到兰韶英面前,翘起拇指,抬手朝身后一指“我要赶时间,先借兰姊的坐骑一用,你们只管护送这批公文即可,切记,莫要少了任何一卷。”
“喏”
李曜从兰韶英手中接过马鞭,随后头也不回,径自扳鞍上马,一磕马腹,冲着东宫方向策马奔去。
紧接着,兰韶英和刘季瑶就瞧见一队文吏抬来数个竹箱,二女一言不发,分站左右,把护国公主的凤辇门帘儿一掀。
她俩这意思显而易见,护国公主不拘小节担朝中已是无人不晓,文吏们自是不敢多问,将竹箱全部放入车厢内,便慌忙告辞而去。
李曜居住的显德殿位于东宫南部,正是原史里李渊禅位、李世民登基称帝的所在。
原本大兴宫和东宫之间只有通训门一道出入口,且建筑密布,道路狭窄,鉴于玄武门血案的深刻教训,李渊为此痛定思痛,下诏在毗邻显德殿的右春坊和翰林院之间的城墙上改建出一道“青鸾门”,以便缩短大兴宫和东宫的往来路程,甚至为了拓宽路面,把史馆、门下省、翰林院的部分建筑都拆迁至别处重建,可谓是不惜成本地在宫中大兴土木。
至于巡守这条新路的禁军卫士,其实全都是右监门卫将军谢叔方的人,而这位齐王旧部更是早已成了护国公主的死忠,有他们在这一带保驾护航,所以李曜才敢扔下侍卫,独自先行回府。
李曜从左延明门奔入一条直坦大道,更是打马如飞,转眼就穿过青鸾门,一路抵达了显德殿。
这时,殿堂内聚集了十数名男子,大多是穿着青色或绿色圆领襕袍的低阶官员,唯有一人腰配十銙金带,身穿浅绯袍服,正是当初奉命给李靖送完信,便消失不见的罗仁俊。
罗仁俊一见李曜进来,立刻抢在别人前面,激动地抱拳行了一礼“臣未能按时回来复命,还请贵主责罚。”
李曜上下打量罗仁俊一眼,见他年纪不过二十出头,眉间竟已有了皱纹,可见他消失的这数月里,一定经历了什么特别操心的麻烦事,遂摆了摆手“无妨,你平安归来就好。”说着朝罗仁俊使了个眼色。
“多谢贵主关心。”
罗仁俊心领神会,明白现在还不是叙话的时候,便自觉退到一旁,而李曜则坐到了殿堂首座,与刚补充进国师府的僚属一一见礼。
自武德四年,李渊首次颁布“舆服令”以来,唐朝的冠服制度一直在不断修改和完善,元日朝会上,尚书右丞魏徵奏请再次细分百官服饰,随后李曜按照原史里的贞观服制规定,向皇帝提出了补充性的建议。
国师府五品以上的重要职位早在成立之初就已全部被前东宫和齐王府的僚属内定了,缺的主要是六曹参军事和典签之类的事务官,李曜原本为了扩充势力,把这些位置大多留给了世家大族,但不知为何山东门阀和关陇新贵们对她有些敬而远之,只好退而求次,以各种方式拉拢太子李建成的遗孀郑观音,进一步利用李建成的影响力,在京兆韦氏、弘农杨氏等几个关中世家和荥阳郑氏的子弟里挑挑拣拣一番,再搭上一个毛遂自荐的崔仁师,这才总算把国师府的职官名额全